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燕
作者: 王燕;张谦;董明;李冰;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机采棉;密度;株行距配置;株型;产量构成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23 年 46 卷 006 期
页码: 1022-10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行距和密度对机采棉株型塑造、高产和优质群体结构的影响,明确适合冀南棉区机采棉株行距配置的方法.[方法]以'冀棉 803'为试验材料,研究 4 种行距(L1:66 cm、L2:76 cm、L3:86 cm和L4:96 cm)和 3 种密度(D1:45 000株·hm-2、D2:75 000 株·hm-2和D3:105 000 株·hm-2)对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处理相比,L1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长,果枝夹角较小;L2 和L3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果枝长度较短;L4 处理的株型特点为株高较低,果枝数较少.不同密度处理中,与D1 相比,D2 和D3 处理株高、果枝始节高度增加,果枝长度、果枝节数和吐絮率降低,棉花株型更紧凑.在棉花花铃期,与L2 处理相比,L3 和L4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显著降低 5.74%和25.36%,透光率分别显著增加 50.00%和 125.00%;与D1 处理相比,D2 和D3 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 7.87%和 28.28%,透光率分别降低 25.00%和 50.00%,叶倾角分别降低 8.68%和 13.35%,均达到显著水平.与该区域机采棉常规栽培模式L2D2 相比,L1D2、L1D3 和L2D3 的冠层结构没有显著差异,L3D3 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透光率显著降低.随着行距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总铃数和产量随之降低,铃重呈增加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降低,总铃数和产量增加.与L2D2 相比,L1D2、L1D3 和L3D3 的产量分别增加 8.70%、7.97%和 4.38%,但差异不显著.L2 处理的棉纤维长度比L1 和L4处理显著增加 3.67%和 4.40%;L4 处理的棉纤维整齐度比L1 和L2 处理显著降低 2.15%和 2.11%.与L2D2 相比,L1D1、L1D2、L4D2 和L4D3 的棉纤维长度显著降低,L4D1 的棉纤维整齐度显著降低,L4D2 的棉纤维马克隆值显著增加.[结论]冀南棉区机采棉兼顾株型和产量的株行距配置 3 个适宜组合为行距 76 cm、密度 75 000 株·hm-2,行距 66 cm、密度 105 000株·hm-2和行距 86 cm、密度 105 000 株·hm-2.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黄河流域机采棉植株性状的筛选. 严根土,王宁,苏桂兰,杨杰,许庆华,周红,黄群. 2016
[2]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玲,李玲,董合林,马云珍,李鹏程,李春梅,张娜,万素梅,徐文修. 2020
[3]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李健伟,杨培,张巨松,郭仁松,林涛. 2018
[4]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对棉花主要植株形态影响效应分析. 李健伟,吴鹏昊,石洪亮,李春艳,崔建平,张巨松. 2018
[5]机采棉种植方式对不同株型棉花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玲,董合林,李鹏程,田立文,李春梅,马云珍,张娜,王芳,徐文修. 2022
[6]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宋延鸿,阿依古再丽·玉苏普,王雪姣,赵鸣泽,布阿依姆·阿布都热依木,张立祯,李杰,巴特尔·巴克,孙帅,火勋国. 2024
[7]种植模式对机采棉冠层光能利用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昊,林涛,汤秋香,崔建平,郭仁松,王亮,郑子漂. 2021
[8]超级杂交水稻谷粒产量与叶光合速率的关系(英文). 袁隆平,王学华,张道允,陈娟,邓启云,赵炳然,许大全. 2007
[9]水稻辽星1号、盐丰47株型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产量构成影响. 解文孝,韩勇,李建国,刘博,姜秀英,刘军,吕军. 2015
[10]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kg产量构成的研究. 方向前,边少锋,孟祥盟,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柴寿江,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2005
[11]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 黄秋妹,黄农荣,张旭,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12]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水分分布及利用的影响. 程少雨,林涛,吴凤全,侯培珂,张丽莹,汤秋香. 2022
[13]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机采棉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娜,冯璐,李玲,李春梅,马云珍,王芳,李志鹏,万素梅,李亚兵,徐文修. 2021
[14]密度和灌溉定额对76 cm等行距棉田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程少雨,林涛,吴凤全,侯培珂,张丽莹,汤秋香. 2023
[15]西北旱塬区不同株型玉米增密对产量的影响. 赵刚,王淑英,樊廷录,党翼,王磊,张建军,李尚中,程万莉. 2018
[16]密度对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吴振兴,李凤海,郭国锦,吕桂华,陈坚剑. 2016
[17]麦茬直播棉适于机采的密度、化控技术. 陈源,衡丽,胡大鹏,张雷,花明明,陈德华,张祥. 2015
[18]株型调控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黄收兵,徐丽娜,陶洪斌,董志强,王璞. 2012
[19]黑龙江省高纬地区几个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陈海军. 2011
[20]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太靖,孟宏,李树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及碳减排措施
作者:石岩;李妍;冯磊;吴迪;李冰
关键词:秸秆有机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碳核算;排放因子法
-
谷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作者:朱红媛;王树林;刘春山;李捷涵;王贞旭;陈思羽;刘洪义
关键词:谷物;水分;物性参数;力学特性
-
日光温室越夏薄皮甜瓜品种的筛选
作者:吴建金;邢硕;侯海鹏;杜佳林;李冰;甄少华;杨小玲
关键词:薄皮甜瓜;品种;筛选
-
硝酸镧浸种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蒋建勋;徐婧;刘晓燕;张承礼;曹平平;王安录;郭维新;张忠波;冯国艺
关键词:棉花;硝酸镧;盐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理特性
-
2019-2022年中国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陈源;崔鹏飞;施建忠;张元成;于晴晴;颜成;张亚萍;王丛丛;张洁;王燕;邓国华;陈化兰
关键词:H6N1;禽流感病毒;跨洲际传播;重配;感染性
-
2岁龄滩湖杂G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丹;侯鹏霞;王燕;施安;孙文阳;梁小军;张恩平
关键词:滩湖杂G0代;滩羊;屠宰性能;肉品质;风味
-
木薯MePP2CAa基因克隆、表达及蛋白互作分析
作者:曾坚;李丽珍;沈梓欣;林墁;刘博婷;吴春来;李冰;胡伟;曾力旺
关键词:木薯;脱落酸;2C型蛋白磷酸酶;非生物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