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蒋云

作者: 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能混合粒子场;小麦;小黑麦;诱变育种;储藏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6 年 29 卷 08 期

页码: 1771-17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后的辐照效应,本文研究了运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以半致矮剂量67和83 Gy对普通小麦品种川辐6号和八倍体小黑麦ZSJ11的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并干-20℃储藏9个月;以200 Gy~(60)Co-γ射线辐照和未辐照的干种子为对照,调查各处理下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均表现出一定的辐照生物学效应,且八倍体小黑麦的辐照敏感性低于普通小麦。67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均大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83 Gy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变已达到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的致死剂量,致死剂量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辐照之后的"储藏效应"影响了辐照的损伤程度。本文可为以小麦高能混合粒子场模拟空间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家才,张少平,王成社,赵世荣. 2006

[2]小麦扬麦18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变异分析. 杨彩仙,张敏,李博,张硕,徐乐,徐延浩. 2024

[3]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2008

[4]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Ta1)染色体组移位. 纪凤高,邓景扬,李思敏,程春生. 1988

[5]小麦-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创新材料的选育及抗病性研究. 舒焕麟,杨家秀,杨足君,李光蓉. 2000

[6]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钟少斌,张德玉,周楠,蒋建东,姚景侠,A.RLEITCH,I.JLEITCH. 1991

[7]不同授粉方法对小麦与小黑麦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王子霞,姚翠琴,邵琳,海热古力·阿不力孜,苏敬国,李新杰. 2010

[8]人参粉对小麦和小黑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王子霞,冯仑,海热古力,戚家华. 1989

[9]小麦与小黑麦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王子霞,张跃强,海热古力,樊哲儒,王岩军,李剑峰,吴振录. 2008

[10]饲料小黑麦新品种-中新830和中饲1890. 孙元枢,陈秀珍,崔华. 2000

[11]小黑麦×小麦育成特殊类型育种材料的细胞遗传分析. 杨武云,胡晓蓉. 1996

[12]关于小麦与小黑麦杂交提高结实性的研究. 仇松英,许钢坦. 1994

[13]直接导入农林10号矮秆基因地八倍体小黑麦的研究. 程治军. 1996

[14]中原地区小麦出仓前调质试验. 陆群,王萌辉,曹毅,刘长生. 2009

[15]不同储藏条件对小麦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曹颖妮,赵光华,余大杰,裴金花,胡京枝,魏振亚,胡卫国,张军锋,许琦,黄继勇,郝学飞. 2021

[16]不同类型粮仓储藏小麦品质变化研究. 陈锋亮,王宪昌,汝医,赵晓燕. 2015

[17]含水量、储存条件对储存期小麦中DON、NIV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姚振宇,殷宪超,俞明正,董飞,祭芳,徐剑宏,史建荣. 2016

[18]低能离子束注入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探析. 郭明明,樊继伟,陈凤,赵雪君,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浦汉春,代丹丹. 2018

[19]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 李强,任立凯,陈凤,孙中伟,王康君,郭明明. 2016

[20]低能离子束注入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探析. 郭明明,樊继伟,陈凤,赵雪君,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张广旭,浦汉春,代丹丹.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