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不同世代成虫适宜生境调查及其在作物间的转移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继芳

作者: 马继芳;徐璟琨;王维莲;林英杰;靳群英;董志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成虫;世代分布;适宜生境;田间转移

期刊名称: 中国植保导刊

ISSN: 1672-6820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4 期

页码: 29-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高效性诱剂对二点委夜蛾各世代成虫进行田间监测,发现其广泛分布于小麦、玉米、甘薯、棉花、花生、豆类等作物田,以及蔬菜地、果园、杂草荒地等当地几乎所有生境,且数量众多,单诱芯单日诱蛾量最高达727头。相对食物而言,二点委夜蛾更倾向于选择遮蔽、阴凉的地块栖息,其生存繁衍与田间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目前,越冬代及1代成虫主要分布于小麦田,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生境;2代成虫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但以棉花、甘薯、早播豆类、花生田较多;3代成虫数量急剧降低,适生环境有所集中,以甘薯、玉米、花生、豆类田等为主。二点委夜蛾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已经成为河北省中南部发生地区为害夏玉米的常发性主要害虫。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二点委夜蛾成虫对不同诱测物质趋性研究. 安立云,张志英,李智慧,李保俊,姜京宇,董志平. 2012

[2]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的初步观察. 马继芳,李立涛,王玉强,董立,甘耀进,董志平. 2011

[3]二点委夜蛾成虫夜间活动规律及对不同杀虫灯管的趋性反应. 李立涛,王新玉,杨利华,刘磊,马继芳,董立,甘耀进,董志平. 2012

[4]吉林省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研究. 周淑香,陈立玲,李丽娟,鲁新,高月波,李小宇. 2021

[5]不同世代发生区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效果差异分析. 周淑香,李丽娟,毛刚,刘剑,孙康娜,李光雪,高月波,鲁新. 2021

[6]谷物联合收割机对山区耕地条件的适应性研究. 陈聪,曹光乔. 2013

[7]吉林省不同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变化. 鲁新,周淑香,李丽娟,陈立玲,常雪,张国红. 2015

[8]手扶插秧机梯田间转移力学分析. 陈聪,曹光乔. 2013

[9]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及其利用. 宋彦英,王振營,何康來,文麗萍. 1998

[10]宁夏固原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朱猛蒙,蔡凤环,张蓉,马建华. 2011

[11]气候变化条件下太平洋丽龟的适宜生境及其变化. 邢衍阔,康斌,鹿志创,高祥刚,王震,田甲申. 2023

[1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耕地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张蓉,朱猛蒙,马建华,王芳. 2009

[13]不同气候情景下木梨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化的预测.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徐家玉,齐丹,张莹,曹玉芬. 2020

[14]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田彩红,王瑛,封洪强,刘顺通,邱峰,李国平. 2015

[15]二点委夜蛾的预报影响因子指标研究. 李秀芹,刘莉,崔彦,曹烁,姚树然,许昊,陈秀双,王玉强,陈哲. 2015

[16]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张小龙,张艳刚,李虎群,刘莉,董志平. 2011

[17]小波分析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 关秀敏,朱军生,陈淑娟,刘麦丰,胡英华,李国强,董保信. 2013

[18]麦麸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作用. 李哲,刘廷辉,陶晡,马卓,何运转. 2014

[19]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曹美琳,陶晡,刘顺,董金皋,何运转. 2012

[20]光谱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 杨心月,范凡,陈洁,刘廷辉,何运转.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