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透明度QTLs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圣泉

作者: 沈圣泉;庄杰云;王淑珍;舒庆尧;夏英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RIL群体;QTL定位;加×加上位性效应;G×E互作效应;稻米透明度

期刊名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008-9209

年卷期: 2006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367-3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的RIL群体(ZM-RIL)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以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的精米透光率(%)作为稻米透明度考察指标,应用检测QTL主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该性状两个环境下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共检测到5个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应QTL,分别位于第2、6(2个)、8、10染色体上,总的遗传贡献率19.15%.其中,qTR2-2增加透明度的有效基因来源于母本;其余4个(qTR6-1、qTR6-2、qTR8-2、qTR10)则来自于父本.qTR6-1还与环境存在显著的GE互作效应.此外,还检测到2对控制稻米透明度的加性上位性互作基因,但它们均未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稻米淀粉黏滞性QTL定位及其G×E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庆尧,包劲松,吴殿星,夏英武. 2005

[2]水稻柱头外露率QTLs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舒庆尧,夏英武. 2006

[3]水稻分蘖最大角度的QTL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郑康乐,夏英武,舒庆尧. 2005

[4]水稻幼苗耐Al~(3+)胁迫的QTL定位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小丽,包劲松,夏英武. 2006

[5]水稻种子耐贮藏性QTL主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王淑珍,杨国花,夏英武. 2005

[6]水稻苗期耐高Mn~(2+)胁迫的QTL及其互作检测. 王淑珍,沈圣泉,庄杰云. 2007

[7]水稻苗期耐高Cu~(2+)胁迫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庆尧,夏英武. 2006

[8]芝麻蒴果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杨梅,杨文娟,高媛,张艳欣,朱晓冬,周瑢,黎冬华,张秀荣,吴文华,王林海. 2017

[9]重组近交系群体定位绿豆抗绿豆象基因. 梅丽,王素华,王丽侠,刘长友,孙蕾,徐宁,刘春吉,程须珍. 2007

[10]水稻种子耐低温发芽力的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 纪素兰,江玲,王益华,刘世家,刘喜,翟虎渠,吉村醇,万建民. 2008

[11]水稻幼苗对多浓度Fe~(2+)胁迫的QTL联合检测. 叶红霞,李梅,庄杰云,沈圣泉. 2007

[12]水稻苗期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表型性状QTL定位. 姜雪,马孝松,罗利军,刘鸿艳. 2016

[13]水稻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吴俊,柏斌,邓启云. 2015

[14]水稻抗稻瘟病遗传与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敖俊杰,胡慧,李俊凯,张陈玲,邢家宝,唐静,江广帅,杜斌,邱先进,徐建龙,邢丹英,杨隆维. 2015

[15]水稻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的QTL分析. 洪凯,张斌,高阳,阮班普,彭友林. 2015

[16]水稻垩白性状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邱先进,袁志华,何文静,刘环,徐建龙,邢丹英. 2014

[17]利用重测序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水稻籽粒长宽比QTL. 卫纯洁,陶亚军,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许扬,陈智慧,仲维功,杨杰,王军. 2020

[18]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籽粒长宽比QTL. 梁文化,陈涛,姚姝,赵凌,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春芳,路凯,赫磊,王才林,张亚东. 2021

[19]辽粳371×辽粳326组合株高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 王大为,于洪兰,王伟,王伯伦. 2010

[20]水稻数量性状(QTL)定位主要作图群体及统计方法概述. 彭锐,彭既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