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液强度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宁

作者: 陈宁;王幼珊;李晓林;张美庆;邢礼军;冯固;倪小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丛枝菌根菌剂;Hoagland营养液

期刊名称: 菌物系统

ISSN: 1007-3515

年卷期: 2003 年 22 卷 03 期

页码: 394-4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在贫营养基质中不同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M)真菌Glomus versiform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在施加5%~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时, 菌根真菌的生长与宿主植物高粱根中磷浓度、可溶性糖浓度密切相关,而与氮浓度无显著相关。由此认为:在盆栽生产菌根菌剂时,基质中存在一个临界磷浓度,在这个临界浓度之下,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增长,超过该临界浓度则会随磷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施用20%、50%强度Hoagland营养液对菌根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菌丝量、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认为:宿主植物—菌根真菌之间共生关系的基础是营养条件,基质中养分的高低会影响互惠共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高质量菌剂生产中, 菌根共生体双方的生长发育完全可以由人工控制。施加营养液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有可能使共生平衡向有利于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方向倾斜,使真菌得到最大程度的生长。

分类号: Q945

  • 相关文献

[1]两种丛枝菌根菌剂对温室番茄穴盘幼苗生长的影响. 陈双臣,汪蒙蒙,郑彩霞,杨瑞娟,王忠红,晋文娟,贺超兴. 2016

[2]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3]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吴奇,周宇飞,高悦,张姣,陈冰嬬,许文娟,黄瑞冬. 2016

[4]高粱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王岩. 2012

[5]高粱抗蚜的分子标记RAPD初步分析. 李玥莹,徐兰兰,邹剑秋. 2006

[6]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张姼,隋虹杰,潘映雪. 2016

[7]吉林省高粱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 周紫阳,马英慧,李光华,王江红,周连生. 2009

[8]酿造用高粱新品种辽粘3号. 王德生. 2010

[9]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牛天堂. 2000

[10]高粱SSA-1无融合生殖特性及其遗传分析. 张福耀,孟春刚,阎喜梅,郑晋波,平俊爱,王立新,韦耀明,牛天堂,吴树彪. 1997

[11]高粱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李玥莹,邹剑秋,徐秀明. 2007

[12]高粱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王德生. 2013

[13]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肖军,石太渊,郑秀春,段有厚. 2004

[14]高粱不育系124A的选育. 王金艳,杨立国,李刚,李智勇. 2006

[15]高粱抗蚜品种叶片化学物质含量的分析. 李玥莹,赵姝华,杨立国. 2002

[16]高粱新技术育种的实践与探讨. 马英慧,李光华. 2018

[17]中国高粱芽期酯酶同工酶研究报告. 庾正平,王富德,徐丽华,乔燕祥,高平平,母玉敏,沈铃承. 1989

[18]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19]高梁新杂交种赤杂2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成慧娟,马尚耀,严福忠,王立新,葛占宇,王岩. 2011

[20]高粱杂交种白杂8号的选育报告. 王鼐,李淑华,刘涛,闫会明,王瑛霞,孙彤,孔凡甲.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