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渝香203再生稻再生力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秀建

作者: 段秀建;张巫军;姚雄;唐永群;文明;李经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再生稻;产量;再生力;收割时间;留桩高度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0 年 35 卷 0z1 期

页码: 118-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再生稻再生力形成对头季稻不同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三系杂交籼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收割时间,副区为留桩高度.收割时间分别为头季稻齐穗后18(T1),21(T2),24(T3),27(T4),30(T5)d,留桩高度分别为25(H1),35(H2),45(H3)cm,分析了不同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再生力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留桩高度增加,再生稻再生力显著增加,产量无显著差异.推迟收割时间,再生稻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中、低留桩高度处理下,T3处理产量最高,同时,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达到最高水平,这归因于再生稻较高的再生力、有效穗和千粒质量;高留桩下T4处理再生稻产量最高,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在T5处理产量最高,这归因于再生季较高的有效穗.相关分析表明,再生稻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高峰苗、有效穗与再生力显著正相关.说明再生力是通过影响高峰苗和有效穗来间接影响再生稻产量水平.综合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水平,中低留桩下,头季稻齐穗后24 d收割利于两季高产;高留桩条件下,头季稻齐穗后30 d收割利于两季高产.

分类号: S511.03

  • 相关文献

[1]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何花榕,房贤涛,翁国华,郭灵灵,杨惠杰. 2012

[2]优质再生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比较分析. 吴延寿,姚晓云,曹国军,陈春莲,熊运华,尹建华. 2019

[3]不同留桩高度下水稻再生力的基因型差异. 何炜,郑燕梅,罗曦,谢鸿光,连玲,张建福,谢华安. 2014

[4]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卢锦荣,房贤涛,何花榕. 2017

[5]头季与再生季稻米品质比较及留桩高度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姚晓云,彭志勤,陈春莲,张志英,文春燕,尹建华. 2021

[6]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再生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胡春花,孟卫东,陈健晓,符研,符策强,王效宁. 2013

[7]杂交中稻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米质的影响及其与头季稻米质的关系. 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14

[8]再生稻茎生腋芽的生育特性观察. 郑荣和,李小萍,张上守,卓传营,姜照伟. 2009

[9]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 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1993

[10]影响水稻再生力QTLs位点与再生稻筛选体系研究进展. 张建福,肖晏嘉,谢鸿光,林强,蔡秋华,谢华安. 2023

[11]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蔡秋华,林强,朱永生,解振兴,陈丽娟,谢华安,姜照伟,张建福. 2021

[12]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选育研究进展. 林强,蔡秋华,崔丽丽,姜照伟,蒋家焕,吴方喜,罗曦,肖晏嘉,谢华安,张建福. 2022

[13]杂交稻新品种高留桩再生力筛选试验. 张荟,郑轶,涂诗航,周鹏,卓传营,张上守. 2015

[14]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 熊洪. 2000

[15]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洪松,熊洪. 1997

[16]杂交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段秀建,张巫军,姚雄,李经勇,唐永群,佘小明,肖人鹏. 2019

[17]栽培因素对北方粳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第13报 不同收割时间对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李彦利,严光彬,孟令君,贾玉敏,宋继娟,严永峰. 2008

[18]不同头季施氮水平下菌根共生稻的再生能力与产量形成特征. 何颖,韩瑞才,杨宙,朱珊,汤国平,黄仁良,胡水秀. 2024

[19]二十一个高粱品种的产量品质及再生力比较研究. 奚江,黄娟,周瑜,李泽碧,张亚勤,张龙,吴毓. 2019

[20]不同收割时间对青稞秸秆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 王波,张文会,白婷,靳玉龙.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