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恢复系导入群体株高的遗传剖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辉

作者: 王辉;钱益亮;张宏军;陈满元;夏加发;李泽福;石英尧;吴险峰;王安东;朱苓华;高用明;徐正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选择导入群体;株高;遗传剖析;上位互作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0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73-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将大面积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另外3个水稻品种作为导入亲本,在回交种植的BC2F2世代,按照产量综合性状较优的原则,在6个群体选择单株,得到6个籼型恢复系的产量选择导入群体。通过对6个群体在合肥和海南试验点的田间株高性状的单双向方差分析,总共检测到0.01显著水平的12个主效QTL和145对上位互作,主效QTL和上位互作在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了遗传稳定性和群体和环境的特异性。一些位点通过上位互作和遗传连锁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了控制株高的协同互作的网络,又发现主效QTL与很多的参与上位互作位点紧密连锁或者直接参与了很多的上位互作,由此推断主效QTL是由于位点上位互作效应使之凸显出来。最后提出了改良水稻的株高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应用分子标记检测水稻耐盐性的QTL. 林鸿宣,柳原城司,庄杰云,仙北俊弘,郑康乐,八岛茂夫. 1998

[2]应用分子标记检测水稻耐盐性的QTL(英文). 林鸿宣,柳原城司,庄杰云,仙北俊弘,郑康乐,八岛茂夫. 1998

[3]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淮北地区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轶鹏,高金喜,胡婷婷,吴玉玲,徐家安,赵新勇,王健康. 2017

[4]水稻新半矮秆基因品系RA73与4个sd-1半矮秆基因恢复系的株高遗传. 严宗卜,阮仁超,陈惠查,游俊梅. 2006

[5]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方兆伟,刘金波,王宝祥,迟铭,宋兆强,李健,杨波,卢百关,刘艳,周振玲,秦德荣,徐大勇. 2016

[6]分期播种插秧对水稻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影响. 苏玉安,王昌华,唐志强,蒋洪波,吕桂兰,李小宛. 2018

[7]水稻株高和每穗颖花数的6个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刘金波,徐波,李建红,李健,刘艳,周振玲,杨波,迟铭,宋兆强,卢百关,方兆伟,王宝祥,徐大勇. 2017

[8]水稻株高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彭丹丹,邢家宝,胡慧,吕文恺,邵丽明,张陈玲,杜斌,邱先进,徐建龙,邢丹英,杨隆维. 2015

[9]影响水稻株高和剑叶宽主效QTL对人工选择的响应. 王韵,程立锐,郑天清,孙勇,周政,杨静,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09

[10]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刘金波,宋兆强,方兆伟,杨波,王宝祥,李健,迟铭,刘艳,周振玲,徐大勇. 2017

[11]播期对苏北盐碱地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代金英,胡蕾,孙一标,施伟,赵绍路,朱静雯,刘凯,严国红,陈大勇,王爱民. 2021

[12]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朱宝国. 2020

[13]辽粳371×辽粳326组合株高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 王大为,于洪兰,王伟,王伯伦. 2010

[14]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形态发生比较研究(英文). 严定春. 2012

[15]水稻茎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杨窑龙,饶玉春,李赓觅,黄李超,冷语佳,张光恒,高振宇,胡江,朱丽,郭龙彪,钱前,曾大力. 2011

[16]OsYABBY4基因调控水稻株高的功能研究. 董皓,李懿星,王天抗,宋书锋,邱牡丹,李磊,李莉. 2021

[17]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 qPH3的遗传分析. 罗炬,邵高能,魏祥进,陈明亮,唐绍清,焦桂爱,谢黎虹,胡培松. 2012

[18]多效唑对我国水稻主导品种机插秧苗控高效应的研究. 刘晓娜,朱德峰,陈惠哲. 2011

[19]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 鲍钱江,樊叶杨,於卫东,陈忱,范方军,杜景红,庄杰云. 2009

[20]利用水稻MAGIC群体关联定位抽穗期和株高QTL. 申聪聪,朱亚军,陈凯,陈慧珍,吴志超,孟丽君,徐建龙.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