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无性系后代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烨军

作者: 王烨军;徐奕鼎;方吴云;夏先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无性系;抗性;生理因子;酶

期刊名称: 茶业通报

ISSN: 1006-5768

年卷期: 2011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9-13

摘要: 以自然生长状态下的三年生凫早二号新梢和迎霜、龙井43的留养秋梢茶树叶片为供试材料,通过对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分析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叶位变化,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叶龄增加,增长幅度减缓,活性也渐趋于稳定,且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SOD、POD、MDA和电导率的差异不显著,个别甚至达到了极不显著水平;对于试验时的取样部位,考虑到修剪、采摘、病虫害、光线、温度等因素影响,建议选用木质化部位的成熟叶叶片,以减少实验误差。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壳聚糖对茶树抗性酶调节作用的研究. 孙世利,骆耀平. 2009

[2]5个自主培育橡胶树无性系适应性初探. 高新生,黄华孙,张晓飞,吴春太,王祥军,黄思博,李维国. 2012

[3]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栽培试验初报. 张健珍,张浩,蔡裕行,李勇强,高记怀. 2003

[4]茶树无性系良种山地适应性栽培研究. 陈正武,赖飞,刘红梅,曹雨,陈娟,段学艺,高秀兵,王家伦. 2012

[5]‘玉笋’无性系茶树在泰山茶区的引种表现. 田丽丽,王长君,陈雯,姚元涛,刘腾飞. 2013

[6]茶树无菌播种建立植株再生体系. 黄燕芬,吴曦,周国兰,赵华富. 2013

[7]安徽茶树良种选繁及应用研究进展. 汪春园,吴新荣. 2003

[8]山东省无性系茶苗移栽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范凯,王玉,钱文俊,丁仕波,李玉胜,宋鲁彬,王林军,丁德恩,毕彩虹,孙海伟,丁兆堂. 2020

[9]茶树良种场不同品种的SSR鉴定研究. 姜燕华,张成才,成浩. 2016

[10]SSR标记鉴定浙江省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研究. 张成才,刘园,姜燕华,吴立赟,王丽鸳,韦康,成浩. 2014

[11]黄瓜及其近缘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及酶响应变化的研究. 叶德友,钱春桃,贾媛媛,张燕霞,陈劲枫. 2009

[12]苯并噻二唑(BTH)和β-氨基丁酸(BABA)对茶树新梢生长和品质成分的影响. 李珍珍,杨亦扬,胡云飞,李荣林,黎星辉,宋甫林,苏杭,时良. 2014

[13]生长调节剂在茶树抗性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陈娟. 2013

[14]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种系天府28号的选育. 罗凡,李春华. 2007

[15]茶树对茶棍蓟马和茶小绿叶蝉抗性与叶片结构的关系. 孟泽洪,杨春,李帅,陈正武,周玉锋. 2022

[16]茶树新品种20-3-2选育研究报告. 闵彩云,贾尚智,金孝芳,陈勋,石亚亚,毛迎新. 2010

[17]福建武夷山地区茶树种质的茶橙瘿螨抗性变异及高抗优质资源的发掘. 姚明哲,郭华伟,王新超,肖强,陈亮. 2008

[18]十二个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茶小绿叶蝉抗性表现及抗性成分初步鉴定. 杨春,孟泽洪,李帅,梁思慧,乔大河,陈正武. 2022

[19]茶树品种金萱的引进与应用总结. 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王振康,陶湘辉,陈荣冰. 2010

[20]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 王烨军,廖万有,朱振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