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开颖和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对异交结实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卫兵

作者: 杨卫兵;高建刚;孙辉;梁玉龙;张风廷;赵昌平;秦志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光温敏核不育;开颖;柱头外露;异交结实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8 期

页码: 932-9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开颖、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异交结实能力,在小区制种条件下考察了 4个不育系的开颖、柱头外露小花数和异交结实粒数,并分析了开颖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的开颖率为18.10%~86.28%、柱头外露率为28.68%~67.33%,其中BS366为高开颖率低柱头外露率类型,BS206为中开颖率高柱头外露率类型,BS212为低开颖率中柱头外露率类型,BS1453为低开颖率低柱头外露率类型.供试不育系柱头外露小花和开颖小花的异交结实率分别为59.39%~65.62%和26.16%~55.54%,二者平均异交结实率相差23.46个百分点,表明柱头外露小花异交结实能力高于开颖小花,且不育系间的差异较小.供试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在23.58%~53.16%之间,各不育系间差异显著;开颖小花异交结实粒数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平均比例为50.55%,柱头外露小花异交结实粒数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平均比例为68.47%.开颖率、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和0.372,开颖率与柱头外露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7).因此,高开颖率或高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均可获得较高的异交结实率,但柱头外露率较高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也较为稳定.在育种实践中,应首先注重选择不育系的开颖率,其次加强柱头外露性状选择,以便有效而稳定地提高异交结实率.

分类号: S512.1%S330

  • 相关文献

[1]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开颖规律研究. 岳洁茹,秦志列,侯起岭,郝小聪,白秀成,杨吉芳,白建芳,张风廷,赵昌平,孙辉. 2024

[2]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柱头外露规律研究. 岳洁茹,秦志列,侯起岭,苑少华,郝小聪,杨吉芳,白秀成,赵昌平,张风廷,孙辉. 2024

[3]雄性不育小麦异交结实研究进展. 刘淑英,秦志列,张风廷,马庆. 2006

[4]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技术研究初报. 张明义,许钢垣,曹亚萍,宁焕庚,乔合心. 1997

[5]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 秦志列,张风廷,叶志杰,任立平,赵昌平,王志敏. 2007

[6]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研究初报(英文). 李宏生,丁明亮,顾坚,田玉仙,赵红,吴绍柱,杨素梅,杨和仙,李绍祥. 2015

[7]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研究初报. 李宏生,丁明亮,顾坚,田玉仙,赵红,吴绍柱,杨素梅,杨和仙,李绍祥. 2014

[8]利用TALEN技术编辑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MS3. 林艳,刘华清,付艳萍,吴明基. 2019

[9]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黄德娟. 2002

[10]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肖层林,黎妮,王伟平. 2013

[11]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 刘宪虎,许明子,李美善,姜文洙,南钟浩. 2013

[12]杂交粳稻徐优502亲本的开花习性和生长发育习性. 徐家安,王健康,郭荣良,王友霜,刘超,丁成伟,吴玉玲,胡婷婷. 2012

[13]化学杂交剂津奥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武计萍,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孟兆萍. 2004

[14]印水型粳稻不育系的选育与研究(Ⅱ). 陈亚君,丁芬,王先俱,张城,邵国军,邱福林. 2009

[15]24份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性能研究. 郭慧,李树杏,向关伦,杨占烈,甘雨,黄宗洪,潘建慧,吴先军. 2012

[16]几个亚麻新温敏雄性不育系在兰州的育性及特性研究. 张建平,党占海,王利民,颉瑞霞,赵利,杨崇庆,安黎哲. 2009

[17]水稻柱头外露率及相关性状研究状况及展望. 吴健,孙玥,张融雪,李军玲,王晓静,孙林静,马忠友,闫双勇,苏京平,王胜军,刘学军. 2017

[18]水稻柱头外露率相关性状的调查及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的创制. 吴健,孙玥,张融雪,李军玲,王晓静,闫双勇,马忠友,孙林静,苏京平,王胜军,刘学军. 2017

[19]对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收集的稻属种的柱头外露性状的研究. 应存山,章善庆. 1989

[20]大豆柱头外露突变体及其遗传规律. 梁慧珍,李卫东.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