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双季稻稻草还田的多功能联合作业装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育林

作者: 廖育林;鲁艳红;高雅洁;王宇;曹卫东;聂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季稻;稻草还田;收割机改型;水稻收获;联合作业装置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20 年 004 期

页码: 69-71

摘要: 双季稻稻草还田难是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双季稻生产具有季节性紧、稻草还田量大、耕作难的特点,尤其早稻收获、晚稻整地和晚稻插秧3大作业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采用传统机械作业时,水稻收获和稻草还田需分开进行,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和加装配套装置,改进的联合作业装置具有一次完成水稻收获、稻草粉碎、稻草全田均匀抛散、腐秆剂或根瘤菌喷洒、绿肥种子撒播或肥料撒施的多种功能,通过早晚稻不同的利用方式,有效解决了双季稻稻草还田难的问题.

分类号: S225.4

  • 相关文献

[1]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_4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纪雄辉,吴家梅,朱坚,黄涓. 2015

[2]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研究. 纪雄辉,吴家梅,朱坚,田发祥. 2016

[3]秸秆还田下减氮增密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库容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李超,唐海明,汤文光,程凯凯,郭立君,汪柯,潘孝晨. 2019

[4]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彭华,纪雄辉,石丽红,田发祥,刘昭兵. 2010

[5]团结奋进 务实创新 开创农机科研新局面. 杨德水. 1997

[6]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例探索农机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农艺问题. 张宗毅,王忠群,曹光乔,肖体琼,金诚谦. 2007

[7]稻草还田苗带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 方展森,关丽君,都兴林,张三元,金京德. 2000

[8]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腐秆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魏赛金,李昆太,涂晓嵘,倪国荣,曾研华,潘晓华. 2012

[9]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汪波,季桦,熊飞,张琛,刘建. 2013

[10]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脲酶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汪波,季桦,刘建. 2014

[11]稻草还田与移栽方式对油菜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孙华,黄萌,陈培峰,张建栋,陆长婴,乔中英,宋英,王海侯,沈明星. 2015

[12]稻草还田条件下基施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李波,刘建,汪波,薛亚光,魏亚凤. 2015

[13]稻草还田条件下氮素基、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薛亚光,刘建. 2017

[14]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2012

[15]稻草还田对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和主要品质的影响. 沈明星,吴彤东,陈凤生,莫美英,陆长婴,王海侯,施林林,邱荣生. 2009

[16]连续3年稻草还田对烤烟产量品质及后茬晚稻产量影响. 黄平娜,秦道珠,龙怀玉,刘淑军,黄晶. 2010

[17]稻草还田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陈苇,卢婉芳,段彬伍,Wassmann R,Lantin RS. 2002

[18]不同镉污染消减措施对水稻-土壤镉累积的影响. 蔡佳佩,朱坚,彭华,纪雄辉. 2018

[19]砷毒田中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 陈同斌,刘更另. 1996

[20]稻草还田对小麦产量、地表径流NPK流失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红江,陈留根,朱普平,盛婧,张岳芳,郑建初.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