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的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思军

作者: 周思军;李希臣;刘昭军;刘丽艳;杨庆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优化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5-9369

年卷期: 2001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325-33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系统及其农杆菌介导转化的适宜筛选剂浓度进行了优化 ;同时以发芽 5天的大豆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 ,以抗性愈伤为指标 ,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化频率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大豆品种对选择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4种选择剂比较 ,PPT抑制效果最好 ,品种之间比较稳定 ;潮霉素次之 ;卡那霉素的有效浓度最高。 4种选择剂的适宜浓度分别为 :卡那霉素 10 0~ 2 0 0 mg· L-1;G4 185 0~ 75 mg· L-1;潮霉素 2 0~ 30 mg·L-1;PPT5 mg· L-1。农杆菌感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均对大豆的转化有明显的影响。感染时间以 8分钟左右为宜 ;共培养时间以 2~ 4天为宜。在农杆菌感染和共培养阶段的乙酰丁香酮浓度和 p H值对大豆转化频率有明显影响。p H值以 5 .4 0~ 5 .6 0为宜 ;乙酰丁香酮的适宜浓度为 10 0 μmol· L-1左右。在感染农杆菌之前 ,让外植体在高渗培养基上预培养一段时间能提高大豆下胚轴切段的转化频率。最适预培养天数为 1d。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反义AcInv基因转化马铃薯方法的研究. 张建全,张金文. 2002

[2]玉米幼胚抗草甘膦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 刘悦,王立达,兰英,李青超,赵秀梅,杨莹,周传余. 2021

[3]农杆菌介导的籼稻科恢675快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王春萍,谢树章,蒋晓英,吴红,周幼昆,林清,雷开荣. 2012

[4]小白菜再生和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的建立. 苏军,段榕琦,胡昌泉,王锋,李永平. 2002

[5]菊苣农杆菌介导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简报). 程林梅,孙毅,王亦学,吴家和. 2008

[6]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姚丙晨,孙玥,孙林静,苏京平,闫双勇,刘学军. 2016

[7]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表达反应. 吴广锡,魏崃,唐晓飞,王伟威,王鹏飞,王兴宇,刘丽君. 2013

[8]转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大豆的获得. 康小虎,欧阳青,吴存祥,张玉满,白羊年,曹孜义,蔡文启,韩天富. 2004

[9]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于洋,侯文胜,韩天富. 2010

[10]抗虫基因Cry1C转化大豆的研究. 姚瑶,钱雪艳,李闯,邢国杰,杨向东,郭东全,李启云,董英山. 2014

[11]农杆菌介导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子叶节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杨喆,唐晓飞,张颖,董兴月,王凤义,刘丽君. 2012

[12]花粉管通道介导的抗除草剂基因(bar)对大豆的遗传转化. 刘昭军,李铁,刘丽艳,刘琦,王珣,马启慧. 2007

[13]转录调控基因GmLEC1转化大豆及转化方法的比较. 朱红林,沙爱华,符秀梅,陈银华,单志慧,周新安. 2010

[14]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IA)基因导入大豆. 周思军,李希臣,刘昭军,刘丽艳,杨庆凯. 2001

[15]一种快速、高效的大豆农杆菌转化技术. 马丽萍,胡正,张保缺,张辉. 2008

[16]通过构建三段T-DNA载体高频率获得无标记转基因大豆植株的研究. 叶兴国,秦华. 2007

[17]芸豆和玉米总DNA导入大豆及后代同工酶酶谱分析. 卢翠华,雷勃钧,韩玉琴,刘昭军,李希臣,周思君,钱华. 2000

[18]自然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优化构想. 梁吉义. 1998

[19]微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PC ARC/INFO功能简介. 梁天刚,卫亚星,陈全功. 1993

[20]关于湖南农业科技信息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苏衡彦,谭晓明.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