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面包加工工艺优化及贮藏稳定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珺

作者: 廖珺;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茶面包;加工工艺;色差仪;感官评定;茶多酚;贮藏稳定性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19 年 007 期

页码: 180-1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超微绿茶粉为原料进行茶面包的制作,采用色彩色差仪辅助感官评定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超微绿茶粉添加量、发酵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绿茶面包色泽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得出绿茶面包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超微绿茶粉添加量4%,发酵时间90 min,烘烤温度190℃,烘烤时间8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加工的绿茶面包感官评分达到93分,色差值10.89,具有茶叶独特的口感风味和外观色泽.同时考察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探明茶多酚含量损失主要发生在发酵和烘烤工序中.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超微绿茶粉的添加能延长面包的保质期且对面包的色泽变化差异影响不大.

分类号: TS213.21

  • 相关文献

[1]加工工艺对芝麻酱稳定性的影响. 张浩玉,麻琳,孙强,黄纪念,游静,孟醒,宋国辉. 2021

[2]紫色马铃薯馒头加工工艺的优化. 刘振宇,胡林双,宿飞飞,李勇,刘尚武,王绍鹏,吕典秋. 2018

[3]红茶酥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廖珺,苏有健,陈琴,张永利,孙宇龙,方雅各,陶涛. 2024

[4]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崔宏春,余继忠,张建勇,郑旭霞,郭明敏,敖存,毛宇骁. 2014

[5]利用色差仪估测‘脆蜜’毛叶枣成熟度的研究. 许玲,章希娟,魏秀清,许家辉. 2017

[6]不同清洗处理对杏干色泽的影响. 秦丽欢,于永春,张大海,闫文静,谢辉. 2021

[7]色差仪在烤烟烟叶颜色检测中的应用. 任夏,邱军,段苏珍,张忠锋,丁睿. 2014

[8]色差仪在砂梨果肉褐变分析上的应用. 范净,陈启亮,杨晓平,张靖国,田瑞,胡红菊. 2017

[9]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 陈鹏,刘童光,江海坤,丁盼盼,余琼芳,田红梅,贾利. 2017

[10]肉色测定过程中影响色差仪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 衣文正,冯岗,贾红亮,卢凌. 2012

[11]不同研磨时间对咖啡感官风味的影响. 胡荣锁,谷风林,宗迎,吴桂苹,房一明,卢少芳,魏来. 2012

[12]利用色差仪估测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研究. 国艳梅,杜永臣,王孝宣,高建昌. 2008

[13]黄瓜果肉色的遗传分析. 沈镝,方智远,李锡香,李全辉,程嘉琪,宋江萍,王海平,邱杨. 2011

[14]利用色差仪快速检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 路绪强,袁明,何楠,赵胜杰,朱红菊,刘文革. 2021

[15]基于数字图像中LAB颜色空间的肉色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贾红玲,周振勇,杨倩,蔺宏凯,李红波,闫向民. 2016

[16]辣椒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丁盼盼,江海坤,刘童光,陈鹏,易建群,田红梅,王艳. 2016

[17]冷冻干燥保护剂和再水化剂对短短小芽孢杆菌TW的存活率与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杨敬辉,陈宏州,朱桂梅,潘以楼,郭坚华. 2008

[18]唑虫酰胺的残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王青青,柳璇,姜蔚,王春晓,刘传德. 2016

[19]紫薯花色苷在贮藏过程中的降解特性. 江甜,李佳,杨宁,何毅,祝振洲,李书艺,杨新笋,何静仁. 2019

[20]蛋黄卵磷脂微胶囊贮藏稳定性研究. 唐宏刚,陈伊凡,李欢欢,张晋,肖朝耿,任发政,陈黎洪,程雅锦.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