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杏鲍菇种质资源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和川
作者: 杨和川;苏文英;谭一罗;秦裕营;马腾;浦汉春;周振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杏鲍菇;遗传育种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1480-14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杏鲍菇菌株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良菌株作为育种的试验材料,为杏鲍菇育种手段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体细胞不亲和性、I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对27株杏鲍菇菌株进行种质资源评价。【结果】参试的杏鲍菇菌种遗传变异丰富,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85~0.91,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7时,27株杏鲍菇菌株分为4类。结合杏鲍菇农艺性状比较分析,得出LX18和LX21两种亲缘关系较远且优势互补的种质资源可作为开发早熟高产优质的新菌株的亲本。【结论】由此可得,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对杏鲍菇菌株从DNA水平进行分类鉴定以及种质资源分析,可加快推进杏鲍菇杂交育种的顺利进行。
分类号: S646
- 相关文献
[1]基于InDel标记的杏鲍菇遗传多样性评价. 姜晓红,朱家漘,孙忠刚,曲绍轩,马林,李辉平. 2023
[2]分子标记技术在杏鲍菇中的应用. 苏文英,杨和川,谭一罗,秦裕营,马腾,周振玲,浦汉春. 2017
[3]杏鲍菇转录组数据SSR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诚,熊川,陈祖琴,金鑫,黄文丽. 2017
[4]分子标记技术在现代猪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兰旅涛,董希慧,郑国华,王怡仲. 2004
[5]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大白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杨林栋. 2015
[6]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胡丹东,赵久然. 2007
[7]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陈凌云,刁英,杨新笋,胡中立. 2006
[8]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吴凡,范锦,李德臣,陈登松. 2011
[9]分子标记在我国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陆定迎,周生茂,文俊丽,康红卫. 2011
[10]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刘福平,白俊杰. 2008
[11]SRAP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卢超,张美德,何银生,刘海华,艾伦强. 2014
[12]DNA分子标记及在沙棘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李蓉,于永涛. 2008
[13]分子标记在大白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李落叶,张鲁刚,史卫东. 2010
[14]DNA分子标记及其在谷子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王军,谢皓,郭二虎,李爱军,范慧萍. 2005
[15]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刘柱,胡新文. 2001
[16]分子标记在茶树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姚明哲,陈亮. 2003
[17]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韩毅,陈威,谭静,番兴明. 2010
[18]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苜蓿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夏兰芹,郭三堆,蒋尤泉. 2000
[19]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曾兴权,韦泽秀. 2006
[20]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咖啡遗传育种上的应用(英文). 闫林,王丽萍,庞永青,梁淑云.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球盖菇-大豆-豆丹种养循环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苏文英;王一璞;刘晓梅;纪伟;孙潇潇;胡曙鋆;任立凯
关键词:种养循环;高通量测序;土壤细菌群落;农业结构调整
-
小麦GPAT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者:师毅君;王康君;郭明明;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何茂盛;徐大勇;樊继伟
关键词:小麦;GPAT基因家族;生物信息;表达模式分析
-
酶解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作者:白国松;滕春然;王俊洪;钟儒清;马腾;陈亮;张宏福
关键词:酶解玉米蛋白粉;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
-
蝉花营养价值及在食品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任立凯;纪伟;刘晓梅;王一璞;苏文英;尚庆伟
关键词:蝉花;营养成分;活性成分;蝉花食品
-
江苏省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作者:任立凯;尚庆伟;纪伟;苏文英;刘晓梅;王一璞
关键词:连云港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灵芝连作对孢子粉代谢差异的影响
作者:纪伟;苏文英;刘晓梅;王一璞;王宝祥;任立凯;陈克龙
关键词:灵芝孢子粉;代谢组学;灵芝连作;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
-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效能提升机制探讨
作者:任立凯;纪伟;王一璞;刘晓梅;苏文英;王宝祥
关键词: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创新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