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对根土关系的影响及CT技术在其研究上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洪兵
作者: 郑洪兵;罗洋;李瑞平;隋鹏祥;王浩;袁野;刘武仁;郑金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制度;土壤结构;根系结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1 年 033 期
页码: 83-8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为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土壤耕作调控土壤结构创造良好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是良好土壤结构形成和根系健康生长的"桥梁",将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关系结合起来,起着非常重要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及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的互作关系,分析了CT技术在土壤结构和根系结构上的应用,展望了东北农田黑土区土壤结构和作物根系互作关系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一是要明确保护性耕作原状土体和团聚体结构特征,解析新型耕作技术对土壤结构的调控作用机制,阐明土壤结构决定土壤功能的内在机理;二是要明确保护性耕作玉米根系的结构特征,解析玉米根系生理代谢及衰老机制,揭示玉米根系生长对土壤结构应答的响应机制。其研究将为保育东北黑土,塑造理想根型,提升作物产量和助推全程机械化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号: S34%S513
- 相关文献
[1]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尧水红,刘艳青,王庆海,肖波,宋佃丽. 2010
[2]低钾胁迫下不同耐低钾玉米品种(系)开花后根系生长和结构的变化. 杜琪,赵跃,周东英,王晓光,蒋春姬,王婧,赵新华,于海秋. 2021
[3]草甘膦和百草枯对毛桃幼苗根系形态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郭磊,张斌斌,沈江海,何鑫,宋宏峰. 2020
[4]克氏针茅功能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及其异速生长分析. 安景源,李西良,丁勇,李芳,郭丰辉,马晖玲,高韶勃,李元恒. 2020
[5]桉树林草间作系统根层结构的研究. 白昌军,虞道耿,陈志权,刘国道. 2013
[6]基于土壤水动力学的树木根系吸水模型构建(Ⅰ)——单株. 杨新兵,余新晓,鲁绍伟,李永慈. 2008
[7]几种苹果砧木抗重茬效果比较试验. 王来平,薛晓敏,聂佩显,韩雪平,陈汝. 2019
[8]江苏沿江稻区玉米—稻模式新型种植方式研究. 刘建. 2000
[9]保护性耕作在西藏中部农区的应用前景. 刘国一,尼玛扎西,金涛,宋国英. 2007
[10]水稻直播技术在盐城地区的推广应用与问题探讨. 赫明涛,王军,张明,吴承东. 2008
[11]我国南方耕作制度的发展和展望. 赵强基. 1990
[12]~(15)N标记研究“豌豆—稻—稻”各季和全年氮素利用率. 王德仁,陈苇,卢婉芳,金鸿,林志贵. 2000
[13]定量化分析支持下全国耕作制度区划方法预研究. 陆洲,奏向阳,李奇峰,刘丽红,淮贺举,臧辰龙. 2013
[14]山西旱地休闲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Ⅱ.休闲期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及效果.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15]四川丘陵区棉田几种粮棉两熟种植方式的比较. 沈秀英,胡尚钦,刘俊文,袁秋伟. 1988
[16]中国二熟耕作区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对策研究. 胡志全,王利文,郭新宇. 2001
[17]小麦玉米大豆不同方式间套作效果分析. 何元农,黄建斌. 1989
[18]河北省粮食作物耕作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王亚楠,徐俊杰,华利静,郄子强,薛合庸,闫增军. 2021
[19]不同耕作模式下麦田杂草发生规律. 冒宇翔,沈俊明,王晓琳,李贵. 2018
[20]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马春梅,马秀峰,唐远征,孙占峰,刘辉,于雷,杨悦乾,龚振平.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作者:郑洪兵;罗洋;隋鹏祥;李瑞平;王浩;任英;袁野;周思琪;田圣陶;刘武仁;郑金玉
关键词:秸秆还田;黑土;水分特征;土壤结构;三相比R值
-
60Co-γ辐照对1年生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影响初探
作者:卜鹏图;张砚辉;战金伟;于世河;王浩;冯健
关键词:辐射剂量;长白落叶松;苗高;地径
-
寄生虫抗药性及其对水产动物寄生虫病药物防治的启示
作者:李文祥;王浩;习丙文;李明;聂品;王桂堂
关键词:寄生虫;杀虫药物;抗药性;水产动物
-
山东省夏玉米密植产量提升的分析
作者:郑洪兵;赵洪梅
关键词:山东省;夏玉米;种植密度;干物质;产量;倒伏
-
典型黑土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瑞平;谢瑞芝;罗洋;隋鹏祥;郑洪兵;明博;王浩;刘武仁;郑金玉;李少昆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玉米产量;土壤理化性质
-
不同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杂交组合F1诱导率的评价
作者:杨继伟;王利锋;李晶晶;王浩;贾腾蛟;李会勇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率;杂种优势
-
热浪频次及间隔时间对闽楠和木荷苗木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作者:张子雷;余海霞;曲鲁平;汤行昊;王浩;王朝昭;刘南;王艺璇;邵长亮;董刚
关键词:热浪;频次;间隔时间;闽楠;木荷;水力结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