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本行比、行距配置对洮南地区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伟龙

作者: 张伟龙;张伟;张井勇;彭宝;赵丽梅;李洪来;韩喜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父母本行比;行距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3 年 32 卷 02 期

页码: 182-1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杂交大豆制种最佳的父母本行比、行距配置,提高制种产量,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34A和恢复系JLR11为材料,于2011和2012年在吉林省洮南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45 cm和65 cm 2种行距,父母本1∶1、1∶2、1∶3和1∶4共4种行比,研究了8种处理对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距45 cm的制种产量显著高于65 cm行距处理,并随着母本行数增加,制种产量显著提高;以行距45 cm、父母本行比1∶4处理的制种产量(1 396.7 kg·hm-2)最高,较行距65 cm、父母本行比1∶2的常规种植模式提高35.0%。在吉林省洮南地区适当缩小垄距、增加母本行数可减少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百粒重,并显著提高制种产量。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父母本行比及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阮仁武,严莉莉,胡丹,刘星贝,佘恒志,徐曼曼,李中安,易泽林,杨宇衡. 2016

[2]父母本行比对利用苦瓜强雌系制种产量和纯度的影响. 况浩池,罗俊涛,沈留杰. 2007

[3]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措施. 陈达,王晶,张伟龙,孙星邈. 2015

[4]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Ⅲ.父母本不同行比群体经济性状变化及制种产量.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 2004

[5]水稻协优9019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总结. 阮新民,施伏芝,陈杭之,陶茂聪. 2007

[6]父母本行比对晚稻甬优9号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耿苗,周明玉,黄德忠,俞法明. 2011

[7]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陈卫国,刘克禄,田斌,王佐伟. 2015

[8]宁杂1号亲本不同行比和密度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童晓利,李刚华,赵荷娟,曹荣祥,张海军,蒋小平. 2000

[9]"涪杂一号"榨菜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刘义华,范永红,周光凡. 2002

[10]杂交油菜制种中提高母本结实率的研究 Ⅵ.蜜蜂放养对制种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 侯燕,侯剑,韩宏仕,杨雩东. 2008

[11]种植方式、疏叶及昆虫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 赵丽梅,彭宝,王跃强,张伟,张伟龙,李建平,李茂海,张春宝,孙寰,葛凤晨. 2012

[12]杂交大豆与普通大豆关键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陈喜凤,孙宁,谷岩,王振民,吴春胜,赵福林. 2014

[13]赤霉素对不敏感型恢复系Q568制种产量的影响. 周乐良,洪乃桥,伍祥,陈能刚,石邦志,陈文强. 2009

[14]父母本不同行比对杂交粳稻10优18制种产量的影响. 马忠友,范俊山,张春和,王胜军,苏京平,闫双勇,童继平,孙林静,刘学军. 2010

[15]嫁接与黄瓜抗枯萎病及制种产量关系的初步探讨. 权桂芝,谢俊宏,张中鹤,崔淑芬,李光. 2006

[16]不同播种期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制种产量的影响. 李光,马德华,杨森. 2001

[17]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商文奇,王艳华,邵国军,王先俱,张城,潘争艳,庞秀. 2014

[18]浅述提高高粱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高忠,侯佳明,杨微,李继洪,高士杰. 2019

[19]不同母本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籼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孙一标,陈大勇,孙明法,严国红,朱国永,唐红生,王爱民. 2020

[20]N·P·K施用量对苦瓜制种产量的影响. 曾正明,况浩池,杨跃华,罗俊涛,李乾平.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