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混合粒子场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金涛

作者: 赵金涛;郭新梅;裴玉贺;赵美爱;孙欣欣;任瑛;刘录祥;宋希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能混合粒子场;玉米自交系;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辐射育种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4 年 28 卷 12 期

页码: 2133-2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玉米种子对其幼苗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0、275、315Gy剂量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昌7-2、郑58、K910改和DH新4种玉米自交干种子,对M1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根数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4种玉米自交系种子的发芽率和芽长没有显著变化,根长和根数变化显著。昌7-2的根长、芽长和根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3种自交系的变化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郑58叶片中SOD活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他3种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的S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辐射处理后,4种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变化显著;郑58的POD和CAT活性显著性上升,而其他自交系的POD和CAT活性则下降;MDA含量变化除DH新和K910改表现为上升趋势外,其他2种自交系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因此,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混合粒子场诱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高能混合粒子场辐射育种中,该结果可为选择最适辐照剂量提供依据。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EMS诱变对茄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尚静,张会,王圣洁,王小玲,姜守阳,查丁石,吴雪霞. 2020

[2]不同外源物质对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雅洁,张其安,陆晓民. 2018

[3]不同pH对半夏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蒋小刚,吴海棠,张雅娟,龚丝雨,张美德,周武先. 2021

[4]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处理后紫花苜蓿M_1,M_2两代表型数据分析.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张海玲,李佶恺,刘慧莹,张强. 2012

[5]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的诱变效果研究. 尚晨,张月学,刘杰淋,刘凤岐,韩微波,李佶恺,张海玲,刘慧莹. 2012

[6]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家才,张少平,王成社,赵世荣. 2006

[7]小麦扬麦18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变异分析. 杨彩仙,张敏,李博,张硕,徐乐,徐延浩. 2024

[8]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对紫花苜蓿的诱变效应. 尚晨,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李集临,徐香玲,刘录祥. 2008

[9]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产量性状遗传效应研究. 尚晨,韩贵清,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刘凤歧. 2011

[10]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的突变效应分析. 郭会君,刘录祥,韩微波,赵世荣,李家才,赵林姝,王晶. 2008

[11]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并储藏的辐照效应分析. 张洁,郭元林,尹春蓉,宣朴. 2016

[12]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紫花苜蓿品质变异的比较分析. 尚晨,张月学,李集临,徐香玲,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刘录祥. 2008

[13]三倍体茶树新品种黔辐4号的选育. 陈正武,刘红梅,王家伦. 2009

[14]辐射改良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与应用. 唐传道. 1992

[15]小麦辐射育种过程中辐射剂量的研究. 李春盈,张建周,齐建双,刘明. 2021

[16]波士顿蕨~(60)Co-γ射线辐射育种研究. 余蓉培,王頔,李东,詹选怀,石雷. 2018

[17]FUZZY聚类在植物辐射育种上的应用——普通小麦品种辐射敏感性的FUZZY聚类分析(英文). 冯志杰,王琳清. 1993

[18]优质高配合力水稻恢复系川恢1618的选育与应用. 张志雄,向跃武,王闵霞,蔡平钟,张志勇,林杨. 2012

[19]辐射处理在玉米幼穗培养中的作用. 黄忠祥,郑乐娅,吴家道. 1990

[20]新疆农作物辐射育种成就(1961—1993年). 吴振录.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