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昆虫性诱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克勤

作者: 王克勤;李新民;刘春来;刘兴龙;王爽;孙毅民;王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性诱剂;防治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15 期

页码: 190-1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和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诱剂监测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性诱剂诱捕法可作为大豆食心虫田间虫情测报的一种适用工具。通过定点定期的田间诱捕观察,明确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在田间应用大豆食心虫性诱剂防治害虫时,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即提高了防虫效果,又不污染环境。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食心虫两种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诱蛾效果. 王克勤,梅相如,刘兴龙,邵天玉,李新民,盛承发,赵奎军. 2013

[2]防治大豆食心虫方法的研究. 赵晓丽. 2004

[3]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研究初报. 杜俊岭,赵晓丽. 1991

[4]浅析自僵菌在大豆食心虫防治中的应用. 王盛男,贺磊. 2017

[5]浅析白僵菌在大豆食心虫防治中的应用. 王盛男,贺磊. 2017

[6]45%马拉硫磷乳油防治大豆食心虫试验. 王芊. 2008

[7]大豆食心虫的识别与防治措施分析. 董伟. 2009

[8]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张武,洪峰,吴俊彦,李宝华,李艳杰,项鹏. 2014

[9]冀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郝宝锋,许长新,贺丽敏,焦蕊,于丽辰. 2011

[10]性诱剂监测及防治小菜蛾研究初报. 杨明文,李文芳,韦丽莉,徐家菊,胡英敏. 2011

[11]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的优势与使用方法. 刘畅,贺磊,陈琪. 2016

[12]大豆食心虫侵食大豆荚位对69个品种(系)产量的影响. 张雁明,任彦鑫,祝天天,侯思宇,张海平,韩渊怀. 2013

[13]大豆食心虫性诱剂与生物防治适期研究. 赵云彤,王克勤,范书华,邵广忠,时新瑞,王艳,解国庆,董清山. 2015

[14]大豆不同品种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酶类含量与抗食心虫的关系. 庄炳昌,岳德荣,王玉民,李建平,谢雪菊,徐豹. 1992

[15]防治大豆食心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苗亿,韩业辉,刘洋,兰红宇,王立达,武林琳. 2018

[16]不同赤眼蜂蜂种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罗宝君. 2017

[17]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调查. 张武,李宝华,李红鹏,李艳杰. 2013

[18]大豆食心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杨啸,赵奎军,王克勤,韩岚岚,杨帅. 2012

[19]创建并应用以生防为主的病虫害治理体系. . 2014

[20]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食心虫抗性分析. 张伟,宋淑云,晋齐鸣,李红,沙洪林.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