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江水库鲢鳙生态增殖区与禁捕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差异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巫曦雅

作者: 巫曦雅;龚海波;易霈霈;傅雪军;余进祥;余智杰;孟子豪;黄滨;王淑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鲢鳙;营养结构;增殖放流;禁捕;上犹江水库;稳定同位素技术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1000-6907

年卷期: 2024 年 54 卷 005 期

页码: 13-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鲢鳙增殖对上犹江水库食物网结构的调控,2022年5月-2023年2月对上犹江水库生态增殖区(崇义段)和禁捕区(上犹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两个区域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差异,并初步构建食物网。结果显示:生态增殖区和禁捕区的主要渔获物δ13C值范围分别为-28.40‰~-22.13‰和-32.03‰~-17.36‰;δ15N值范围分别为7.83‰~14.68‰和6.34‰~16.41‰;营养级范围分别为1.28~4.25和1.97~3.74,其中,生态增殖区和禁捕区营养级最高的鱼类均为肉食性鱼类鳡,营养级最低的鱼类分别为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与禁捕区相比,生态增殖区鱼类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但群落营养结构各项指标,包括NR、CR、TA、CD、NND和SDNND均低于禁捕区。湿地植物为生态增殖区的主要碳源,而浮游植物为禁捕区的主要碳源。本研究揭示了禁捕区和生态增殖区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差异,为后续湖泊水库等大水面生态放养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931.1

  • 相关文献

[1]基于Ecopath模型的太湖鲢鳙生态容量评估. 赵旭昊,徐东坡,任泷,徐跑. 2021

[2]鄱阳湖禁捕前后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及种群参数研究. 吴子君,章海鑫,张桂芳,王昌来,余建芳,阙祥尧,冯广朋,张燕萍. 2024

[3]鄱阳湖刀鲚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 高小平,吴金明,孔赤平,许群,张辉,李乐康. 2022

[4]三峡蓄水后长江口凤鲚汛期生物学特征及捕捞量变动. 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张敏莹,方弟安,周彦锋,施炜纲. 2013

[5]四大家鱼养殖技术之一 万峰湖不投饵式网箱养殖鲢鳙技术. 张宗慧,彭强,朱玲. 2007

[6]鲤鱼种和鲢鳙对池塘浮游生物的影响. 赵玉宝. 1993

[7]草畜产品安全溯源管理模式初探. 石福于,王虎成. 2016

[8]~(15)N同位素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经廷,周顺利,王志敏,贾秀领. 2019

[9]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牛奶及奶制品溯源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赵姗姗,谢立娜,郄梦洁,赵燕. 2020

[10]桑沟湾底播养殖青蛤与魁蚶的食物来源. 李兵,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新萌,康秦梓,陈杜宇,宫雪,徐豪. 2023

[11]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产地判别应用研究进展. 张莹,王杰,杨娟,罗红玉,钟应富,袁林颖,徐泽,邬秀宏. 2019

[12]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 赵燕. 2014

[13]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蜂蜜真实性溯源中的研究进展. 佘僧,李熠,宋洪波,陈兰珍. 2018

[14]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 赵燕. 2014

[15]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分析. 马孟磊,陈作志,徐姗楠,张俊,于文明. 2020

[16]法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及对我国粮食消费的借鉴. 赵一夫. 2007

[17]春、夏季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结构分析. 李磊,沈新强. 2010

[18]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大亚湾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 汪慧娟,张文博,黄洪辉,徐姗楠,刘华雪. 2021

[19]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变化. 纪炜炜,李圣法,陈雪忠,阮雯,周进. 2015

[20]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 邓华堂,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