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T-DNA插入雄配子不育突变体的创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睿

作者: 陈睿;于法科;刘华清;杨绍华;王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异常分离;雄配子不育;T-DNA插入;突变体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2 期

页码: 173-1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6000多个转基因T-DNA插入水稻株系进行异常遗传分离分析(选择标记基因为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发现216个转基因株系的T-DNA呈现1∶1分离。接着利用测交方法检测T-DNA的遗传规律,初步确定其中57个候选株系为雄配子不育候选突变体。随后对候选突变株进行多代遗传分析及花粉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其中的38个突变体花粉黑染率约为50%,自交后代T-DNA的异常分离是由于转基因植株的花粉半不育所致,T-DNA的传递只能通过雌配子体。另外,利用ELISA定量测定突变体中cry1Ac(Bt)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量,发现花粉的这种不育性与外源基因的表达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推测这38个雄配子突变体败育的原因主要是T-DNA插入引起内源基因变异。TAIL-PCR获得了22个水稻雄配子不育T-DNA插入突变体的侧翼序列,通过BLAST检索,定位了15个不同的插入位点,其中12个插入位点位于基因区或基因调控区。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一个新的水稻生育期延迟T-DNA插入突变体. 邬亚文,于永红,胡国成,傅亚萍,斯华敏,郭泽建,孙宗修. 2006

[2]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李志芳,冯自力,师勇强,赵丽红,李彩红,朱荷琴. 2012

[3]两例水稻极端异常分离现象的遗传分析. 唐丁,郭龙彪,曾大力,张光恒,程祝宽,钱前. 2006

[4]外源基因异常分离水稻9311HR的雌雄配子育性. 林静,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张所兵,张巧凤,王才林. 2007

[5]外源基因异常分离的抗除草剂水稻9311HR bar基因的遗传传递. 林静,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张所兵,王才林. 2006

[6]利用dsRNA干涉方法研究水稻WRKY转录因子的抗病性. 邬亚文,谢科,李靖,于永红,胡国成,傅亚萍,斯华敏,窦彩虹,郭泽建,孙宗修. 2005

[7]T-DNA插入水稻群体中卷叶突变体R1-A2的遗传分析. 沈革志,王新其,殷丽青,王江,李琳,张景六. 2003

[8]水稻亚种间杂种后代Pgi-1同工酶的异常分离. 吕川根,邹江石,池桥宏. 1997

[9]抗白叶枯病籼稻DV_(85)在籼粳交中的遗传表现. 张小明,林贻滋,奚永安. 1993

[10]不同大豆基因型对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外源T-DNA插入分析. 杨静,邢国杰,杜茜,隋丽,郭东全,牛陆,杨向东. 2016

[11]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表型特征和侧翼序列分析. 徐荣旗,汪佳妮,陈捷胤,戴小枫. 2010

[12]农杆菌介导的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转化体系的优化. 高剑,肖苏生,王文华,曾涛,曾会才. 2009

[13]水稻9311及其突变体响应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氧变化. 王涛,胡海涛,张小明,王长春,张维林,严成其,杨玲. 2014

[14]水稻辐射诱变突变体的种子蛋白质成分分析. 卢夏茹,李阳生,韦双双,袁潜华,马启林. 2015

[15]AsA-GSH循环对水稻突变体耐汞性的作用. 曾斌,王飞娟,朱诚,孙宗修. 2008

[16]水稻强优势恢复系9311粒重的诱变改良. 陈忠明,王秀娥. 2005

[17]水稻辐射诱变突变体的种子蛋白质成分分析. 卢夏茹,李阳生,韦双双,袁潜华,马启林. 2014

[18]水稻93-11 EMS诱导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 陈忠明,王秀娥,赵彦,张清平,王海燕. 2004

[19]一个水稻显性矮秆突变体的遗传特性与降株高能力. 刘凯,王爱民,严国红,唐红生,孙明法. 2016

[20]水稻长穗颈恢复系9311 eR的诱变选育. 陈忠明,王秀娥,胡兴雨,黄跃.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