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岳亚鹏

作者: 岳亚鹏;董鲜;周毅;薛林;洪立洲;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麦;产量构成;养分累积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08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149-1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长期定位水稻旱作试验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旱作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产量构成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均较水作有利于后作大麦的生长;水稻旱作的后作大麦株高均高于水作后作大麦,产量及其构成也均优于水作后作大麦;在不同水稻旱作方式中,水稻盖草旱作后作大麦的冬前分蘖发生早,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略高于其他旱作处理,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分别较覆膜旱作和水作高10.84%和17.43%。大麦养分累积则表现为:氮累积量各生育阶段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的为最高,在成熟期达到每盆958.85mg,而磷累积量则是生育前期最高,钾累积量则是生育后期最高。

分类号: S511`S512.3

  • 相关文献

[1]2007—2014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分析. 张英虎,陈和,陈健,陶红,乔海龙,臧慧,栾海业,沈会权. 2015

[2]新疆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方伏荣,董庆国,张建平,胡艳红,柴玉梅,张金汕,金平. 2013

[3]大麦播期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罗仕林,刘平,姚宏. 1993

[4]有关美国不同施肥措施的养分流失和效益分析. 谢立亚,舒乔生. 2003

[5]不同根构型基因型玉米的养分累积特征及其对密度的响应. 张秀芝,盖嘉慧,蔡红光,彭畅,高洪军. 2014

[6]施肥对贵州直播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萌,王寅,任涛,李小坤,李继福,丛日环,陈正刚,朱青,鲁剑巍. 2014

[7]不同矮化中间砧嘎啦苹果幼树形态与不同径级根系养分累积分布特征. 赵德英,袁继存,徐锴,程存刚,闫帅. 2016

[8]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 童文彬,王建红,张海燕,曹凯,陈胜浩,张贤,叶静,邹平,徐静. 2019

[9]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特性研究. 李月梅. 2019

[10]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生地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叶静,邹平,张贤,俞巧钢,段晓婷,林辉,马军伟,曹凯,徐静,王建红. 2019

[11]密度对旱地兰州百合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的影响. 林玉红,裴怀弟,李淑洁,石有太,陈军. 2019

[12]鲜食玉米干物质和养分动态累积与分配特征. 张旭,熊又升,贺正华,张国忠,谢媛圆,刘威,徐祥玉. 2021

[13]不同氮效率油菜苗期根系形态及养分累积差异研究. 王建强,韩配配,李银水,廖星,秦璐. 2019

[14]硅酸盐菌剂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庄钟娟,杜迎辉,朱瑞艳,肖艳,张均华. 2015

[15]豆科绿肥养分累积规律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姚鹏伟,张达斌,王峥,曹群虎,鱼昌为,李婧,曹卫东,高亚军. 2014

[16]宝岛蕉氮磷钾养分累积与分配规律. 黄丽娜,程世敏,赵增贤,谢子四,魏守兴. 2017

[17]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钟雪梅,黄铁平,彭建伟,卢文璐,康兴蓉,孙梦飞,宋思明,唐启源,陈裕新,湛冬至,周旋. 2019

[18]油菜与紫云英混播对油菜产量和紫云英养分累积的影响. 王建红,伍建平,陶云彬,张贤,曹凯. 2016

[19]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植株形态、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陈歆,李玮,彭黎旭,李宁,范长华,陈淼. 2021

[20]矮林芳樟扦插苗生长及养分累积特征. 孙鲁沅,刘佳,章挺,张杰,赵姣,田应兵,李燕丽.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