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紫檀优树及其嫁接无性系间种子形态和萌发特征变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鸣亮

作者: 林鸣亮;陈仁利;王春胜;陈金辉;曾杰;林培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檀香紫檀;优树;嫁接无性系;种子形态;种子萌发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964-9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檀香紫檀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红木树种之一,其在我国的规模发展受制于种子生产。最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利用优树材料在海南岛尖峰岭营建了檀香紫檀嫁接无性系采种园,目前已开花结实,其种子品质及其与优树间差异尚待研究。以海南岛尖峰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试验站引种园檀香紫檀6株优树及其在采种园内的嫁接无性系为对象,采集种子测定其形态性状,并采用双层滤纸法开展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优树还是其嫁接无性系,其种子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远小于芽苗生长性状,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其芽苗生长变异较种子形态变异更丰富;(2)檀香紫檀优树间种子长度差异显著(P<0.05),以7号优树为最大,嫁接无性系间种子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差异显著,其长度和宽度以9#号无性系为最大,厚度以7#号无性系为最大;(3)优树间和无性系间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差异显著,优树中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以3号和9号为最高,无性系则均以5#号为最高,优树间上胚轴、下胚轴和胚根长度以及芽苗总长度均差异显著,均以3号优树为最大,无性系间胚根长度和芽苗总长度差异显著,均以7#号无性系为最大,说明优树间和无性系间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均存在丰富变异;(4)优树与其对应无性系间种子形态、萌发和芽苗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性因基因型而异,整体而言,无性系的种子长度和宽度大于其对应优树,其种子发芽和芽苗生长表现优于其对应优树;(5)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极显著(P<0.01),种子越饱满,发芽率越高。总而言之,檀香紫檀采种园的种子在形态和萌发上整体优于引种园的优树;而且种子千粒重在优树间、嫁接无性系间以及优树与其对应无性系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采种园种子较为饱满,其总体均值接近100 g,超过早期散生嫁接植株(92.9 g)。研究结果为檀香紫檀良种选育、种子园营建和壮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S792.29

  • 相关文献

[1]映山红种子特性观测及萌发试验. 李畅,刘晓青,何丽斯,肖政,周惠民,孙晓波,陈尚平,苏家乐. 2019

[2]维药材刺山柑种子形态特征与发芽条件研究. 马生军,张涛,樊国全,薄光强,冶玉琴. 2012

[3]机械处理和酸处理对檀香紫檀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陈文宗,谌振,杨光穗,黄素荣. 2016

[4]非洲破布木的变异性研究(英文). 徐卿,薛中官,Bizuayehu Geremew,赵统利,张景友,江乃建,苗乃运,李玉萍. 2008

[5]无患子优株选育与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 姜翠翠,卢新坤,叶新福. 2016

[6]东方杉优树无性系构建与筛选技术的初步研究. 俞平高,张建军. 2012

[7]海南油茶优树选择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陈伟文,郑道君,杨立荣,云勇,陈加利,陈宣. 2017

[8]基于生长性状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红松第二代优树选择研究. 冯健,张金博,杨圆圆,杜超群,徐柏松,曹颖,姚飞. 2024

[9]海南油茶优树选择初报. 付登强,杨伟波,陈良秋,刘小玉,李东霞. 2014

[10]杂草稻落粒粳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余柳青,JohnsonDavidE.,周勇军,张建萍,玄松南. 2005

[11]圆锥绣球'石灰灯'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研究. 冯景,邓衍明,齐香玉,陈双双,陈慧杰,刘廷利. 2022

[12]长白山区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 李畅,苏家乐,陈璐,刘晓青,陈尚平,何丽斯. 2011

[13]野生葱属4个品种种子形态比较和种皮微结构观察. 包秀霞,廉勇,田中兴,白音达来,张欢. 2023

[14]培养基与光照对沼兰种子非共生萌发的影响. 王瑞霞,何明高,宋松泉. 2010

[15]植物病原真菌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侯金伟,南志标. 2009

[16]麻楝种子形态和营养特征遗传变异分析. 武冲,仲崇禄,张勇,陈羽,陈珍,姜清彬,尹燕雷. 2014

[17]不同区域小油桐种质差异与ISSR分子标记研究. 朱炳耀,杨志敏,庄志鸿,陈彬,陈坚. 2013

[18]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仕翔,黄益宗,罗泽娇,黄永春,保琼莉,王培培,袁彪,李文华. 2016

[19]温度和药剂处理对花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姚悦梅,潘耀平,戴忠良,吴国平. 2002

[20]镉胁迫对不同品种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廖芳芳,付文婷,韩世玉,王永平,邢丹.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