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晓娟

作者: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高粱;花粉管通道;δ~(13)C值;碳素固定途径

期刊名称: 实验生物学报

ISSN: 0001-5334

年卷期: 2000 年 02 期

页码: 195-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学者周光宇等在调查远缘杂交时提出的一种外源基因导入方法。本实验系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C_4植物高粱总DNA(2D)导入C_3作物小麦甘麦8号(G8)和陇春13号(L13),结果在其后代中出现了广泛变异,并从中选育到了丰产、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系89144(G8×2D)和89122(L13×2D)。连续几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其株形、抗锈性及经济产量显著优于其小麦亲本品种。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两个变异系光合性状优于其亲本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外源DNA导入高粱及其后代的RAPD分子验证. 王黎明. 2002

[2]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秦琳,李杉,崔凯荣,王亚馥,倪建福,周文麟. 1997

[3]外源DNA导入小麦后D_0代的幼胚离体培养. 叶春雷,欧巧明,倪建福,杨随庄. 2007

[4]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优质亚基基因的研究初报. 唐凤兰,张晓东,王广金,李忠杰,张宏纪,孙岩. 2002

[5]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6]晋中市玉米/高粱-小麦-大豆高产模式下的土壤创建技术研究. 杨婷婷,张海生,古晓红,李方舟,王军. 2020

[7]钙钠离子对高粱和小麦乙烯释放的影响. 张敬贤,M.B.Kirkham. 1990

[8]高粱不同组织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 葛婷婷,黄益洪,何晓兰,徐照龙,彭陈,邵宏波,张大勇,郭士伟. 2015

[9]90~100日龄慢速型黄羽肉鸡常规能量和糠麸类饲料原料代谢能评定. 张赛,苟钟勇,蒋守群. 2022

[10]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 李培夫. 2006

[11]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 李向龙,张力全,张晓东. 2010

[12]小麦总DNA导入向日葵选育自交系的研究. 王德兴,杨立国,崔良基,魏守恩,刘金刚,王金艳. 2005

[13]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程林梅,孙毅,岳焕荣. 2001

[14]黄瓜农杆菌介导法与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 张文珠,魏爱民,杜胜利,韩毅科,张桂华,刘楠. 2009

[15]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荔枝的初步研究. 王树军,孙进华,李焕苓,王果,李芳,王家保. 2020

[16]蛋白激发子基因peaT1转基因棉花的获得及初步鉴定. 曾洪梅,杨秀芬,李国媛,盛德鹏,袁京京,邱德文. 2012

[17]玉米自交系外源DNA导入后性状变异的初步探讨. 周柱华,张凤云,徐立华,邱登林,邢燕菊,阴卫军. 2006

[18]利用原位杂交技术鉴定大麻花粉管导入材料的研究. 张利国. 2010

[19]用花粉管通道转化法将兔防御素基因导入新疆陆地棉试验. 郝秀英,王冬梅,危晓薇,美丽古力,李仁敬,孟冬丽. 2000

[20]花粉管通道法介导PRSV-CP基因dsRNA转化番木瓜. 魏军亚,刘德兵,陈业渊,蔡群芳,周鹏.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