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胁迫下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海燕

作者: 张海燕;孙琦;张德贵;石红良;慈晓科;李新海;白丽;陈岩;周志强;董树亭;李明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耐低氮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3 年 21 卷 05 期

页码: 13-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试验以我国不同年代的3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个水平下对产量、穗长、穗粗、穗粒数、秃尖长、轴粗、百粒重共7个农艺性状进行考查比较。结果表明,除轴粗以外,其余几个农艺性状不同年代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年代变化玉米品种产量显著提高,氮胁迫压力下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均下降。正常施氮条件下,各年代玉米品种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呈上升趋势,低氮胁迫降低了穗长、穗粗、穗粒数及百粒重,而对轴粗无明显影响。研究还表明,1950年以来我国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没有明显提高。育种工作要在自交系选育中重视低氮条件,为进一步培育耐低氮杂交种奠定基础。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耐低氮玉米品种根系构型与氮素利用对氮肥的响应. 李向岭,纪朋涛,周宝元,张磊,尹宝重,张月辰. 2019

[2]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 彭勃,王阳,李永祥,刘成,张岩,刘志斋,谭巍巍,王迪,孙宝成,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2010

[3]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丽江高海拔高寒地区玉米新品系产量构成. 张艳芬,元红琼,程加省. 2015

[4]热带玉米耐低氮性状的遗传变异(英文). 陈泽辉,A.L.Carpena. 2000

[5]玉米开花期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及育种策略. 刘贤德,李新海,张世煌. 2002

[6]不同磷素条件下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一致性图谱构建. 刘秀林,苗丽丽,薛永国,高明杰,蒲国锋. 2017

[7]机械播种对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石达金,吕巨智,唐国荣,李发桥,谭贤杰,闫飞燕. 2024

[8]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苗建利,卫双玲,孙春梅,张胜强. 2016

[9]江苏省淮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指标相关性研究. 衣政伟,林佩佩,袁红,朱海鹏,吴计余,王显,华荣. 2021

[10]种植密度对晋北区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殷丽丽,邢宝龙,陈晓亮. 2020

[11]不同抛秧盘对抛秧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金武昌,陈惠哲,朱佰明,周红海,鲁立明. 2012

[12]浙江省连作早稻产量差异及其成因的分析. 张玉屏,金武昌,吴树业,周爱珠,朱德峰. 2009

[13]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胡志华,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林育炯,金千瑜. 2014

[14]高温对中早39单穗质量及结实率的影响. 张玉屏,向镜,朱德峰*,陈建伟. 2013

[15]辽宁杂交粳稻产量表现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 陈盈,王福全,孙世光,刘丽丽,李乃谦,邢红雨,孟野,于广星,代贵金. 2022

[16]超级稻新组合P88S/0293肥料运筹技术的研究. 孟卫东,胡春花,谢良商,王效宁. 2005

[17]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及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冯璐,韩迎春,李亚兵,王国平,范正义,杨北方,毛树春. 2014

[18]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杨生龙,贾志英. 2010

[19]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杨生龙,王兴盛,强爱玲,杨生明. 2010

[20]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刘迎雪,张国民,陈胜勇,辛爱华,任洋,马军韬,肖佳雷,赵杨,王杨,左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