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C-MS对中茗66和龙井43的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韦康

作者: 韦康;王丽鸳;余继忠;郑旭霞;阮丽;成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品种;香气成分;气质联用;龙井43

期刊名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3-1689

年卷期: 2019 年 008 期

页码: 39-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结合专家感官评审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比较了茶树品种龙井43与中茗66的香气感官和成分差异,以期找到影响龙井茶香的关键成分.感官评审结果表明,中茗66香气明显优于龙井43.GC-MS共鉴定出65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醇类、碳氢化合物、酯类是主要香气成分.龙井43的醇类化合物质量分数较高,特别是香叶醇(22.03%)、β-芳樟醇(17.89%)、反-芳樟醇氧化物(5.84%)、顺-芳樟醇氧化物(4.52%)等,这些物质主要呈花香,可能是龙井43微有花香的原因.而中茗66的酯类物质质量分数较高,特别是己酸叶醇酯(7.53%)和丁酸叶醇酯(6.08%).另外,中茗66中正辛醇(3.39%)、香茅醇(1.42%)、吲哚(1.21%)的质量分数也明显高于龙井43.这些物质可能与中茗66香气较好有关,相关研究可为龙井茶高香品种的选育打下理论基础.

分类号: TS272.7%O657.63

  • 相关文献

[1]剁椒坯盐水酱油与普通酱油香气特征比较分析. 李明浩,胡璇,夏延斌. 2011

[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不同陈化时间普洱茶香气成分. 陈梅春,刘晓港,朱育菁,潘志针,张海峰,刘波. 2016

[3]柠檬果皮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何朝飞,冉玥,曾林芳,张雪莲,张耀海,王成秋,焦必宁. 2013

[4]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陈林,余文权,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尤志明. 2019

[5]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张应根,陈键,宋振硕,项丽慧,余文权,尤志明. 2020

[6]不同砧木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郑秋玲,肖慧琳,唐美玲,卢建声,刘笑宏,曹志毅,王建萍,沙玉芬,宋建强,宫磊,刘万好. 2020

[7]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李慧峰,吕德国,王海波,李林光. 2012

[8]套袋对柠檬香气成分的影响. 何朝飞,张耀海,田景华,何绍国,焦必宁. 2013

[9]两种杀菌方式对锦橙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沈海亮,杨雅利. 2018

[10]几种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嵇伟彬,刘盼盼,许勇泉,江用文,陈建新,尹军峰. 2016

[11]3个菠萝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张秀梅,杜丽清,孙光明,刘胜辉,魏长宾,刘忠华,谢江辉. 2009

[12]陈年普洱茶香气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 陈梅春,张海峰,潘志针,陈峥,朱育菁,车建美,史怀,刘波. 2015

[13]GC-MS分析橡木片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孙玉霞,胡文效,史红梅. 2008

[14]"春闺"绿茶香气成分鉴定分析.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 2021

[15]不同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分析. 吴玲玲,梁光志,张秀芬,冯红钰,罗莲凤,覃仁源,李子平,莫小燕,刘汉焱. 2021

[16]信阳群体种与2个特色茶树品种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分析. 尹鹏,刘盼盼,刘威,郭桂义,杨转. 2017

[17]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杨霁虹,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黄建琴,雷攀登. 2022

[18]基于HS-SPME-GC-MS的不同品种普洱熟茶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苟祎,夏丽飞,张艳梅,田易萍,仝佳音,陈林波. 2023

[19]西湖产区不同茶树种西湖龙井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陈小强,叶阳,成浩,尹军峰,俸春红,孙成. 2008

[20]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菌系统发育学. 王玉春,郝心愿,黄玉婷,岳川,王博,曹红利,王璐,王新超,杨亚军,肖斌.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