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品质及其重金属含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全友

作者: 郭全友;宋炜;姜朝军;蒋科技;李学英;王鲁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黄鱼;养殖模式;营养成分;质构色泽;重金属评价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341-3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深水网箱和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为对象,通过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质构、色泽等品质指标及重金属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比较,为优化养殖模式及后续加工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蛋白质、水分、灰分和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但深水网箱组具有蛋白质高、脂肪低的趋势特征。深水网箱组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筏式网箱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低于筏式网箱组;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均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低,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为41.93%和41.59%,均符合WHO/FAO推荐AAS和CS标准。深水网箱与筏式网箱组大黄鱼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0.61%和40.85%,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养殖模式大黄鱼铜、铅、汞、无机砷和镉等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外观色泽更黄,但硬度、凝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均低于深水网箱组,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更有嚼劲,口感更好。

分类号: TS254.7

  • 相关文献

[1]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杨絮. 2019

[2]野生和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品质特征与差异性探究.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杨絮. 2019

[3]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肉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缪伏荣,刘景,王淡华,冯玉兰,李忠荣. 2007

[4]对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营养成分的比较. 缪伏荣,刘景,王淡华,李忠荣. 2008

[5]温州市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品质特性研究. 范正利,陈坚,郭安托,刘志坚,张石天,胡忠健,迟海,黄艳青. 2022

[6]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品质的比较. 缪伏荣. 2008

[7]不同养殖模式及流通方式的大黄鱼品质评价和等级判定. 石钰琢,郭全友,郑尧,黄海潮,李保国. 2022

[8]不同养殖模式和产地刺参营养功能成分比较分析. 彭吉星,赵新楠,宋冬茹,吴海燕,郑关超,郭萌萌,赵艳芳,谭志军. 2023

[9]不同养殖模式对亚东鲑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王万良,张忭忭,谭大明. 2023

[10]我国北方3种主要养殖模式刺参的营养组成与功能性成分差异研究. 赵艳芳,盛晓风,宁劲松,尚德荣,翟毓秀. 2018

[11]不同养殖阶段大黄鱼体色及营养成分差异性比较.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李松. 2019

[12]养殖密度对大黄鱼生长、血清生化、营养成分、消化酶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余友斌,黄温赟,崔铭超. 2023

[13]不同养殖模式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颜孙安,姚清华,林香信,林虬,苏德森. 2015

[14]沿海滩涂大面积养鱼的经济效益分析. 丁金海,尹金来,洪立洲,周春霖,王凯,王茂文. 2003

[15]巴彦淖尔市肉羊规模化强度育肥羔羊生产现状. 曹秀月,张文敬,王文军,邬晓娟,郝林风,胡吉图. 2010

[16]不同养殖模式及光照度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时凯,陈长宽,卞红春,杨凌,陈应江. 2016

[17]我国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和技术水平分析. 顾永江,陶宇航. 2017

[18]不同养殖模式罗非鱼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郝淑贤,叶鸽,李来好,黄卉,魏涯,杨贤庆,林婉玲,袁晓敏. 2016

[19]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景区设计. 杜晓文,周丽丽,纪托,张亚一,曹琼,李雪娇,莫放. 2013

[20]渤海湾条斑紫菜养殖的初步研究. 张雪,王宏,房恩军,高燕,郭彪,刘克奉,徐晓甫,陈卫.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