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的繁育系统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伍翔宇

作者: 伍翔宇;陈敏;王其刚;周宁宁;张婷;晏慧君;邱显钦;李淑斌;张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甸刺玫;川滇蔷薇;繁育系统;虫媒;同株异花自交;异株异花授粉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4 年 41 卷 10 期

页码: 2075-20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和川滇蔷薇(R.soulieana Crép.)是中国西南横断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蔷薇属植物。对二者进行花形态观测、访花昆虫观察和控制性人工授粉试验,以研究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蔷薇呈伞房状花序,单花小,白色,雌雄蕊近等长;单花寿命3~4 d,花开当天午后停止散粉;柱头在第2天起具可授性,4 d失活;花粉胚珠比(P/O)为11 120.5;访花昆虫主要是蜜蜂和蝴蝶。中甸刺玫花单生、花大,常有半重瓣现象,粉红色,花色随开放过程渐淡,柱头远短于雄蕊,位于萼筒口;单花寿命6~7 d,花开后3 d停止散粉;柱头可授性自花开后可维持4 d;P/O为12 485.7;访花昆虫主要是熊蜂。中甸刺玫和川滇蔷薇都是虫媒植物,均不能进行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传粉;同株异花自交和异株异花授粉均可结实。同株异花自交可显著降低川滇蔷薇和中甸刺玫的单果种子数,对川滇蔷薇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无影响,却显著增加了中甸刺玫的种子(瘦果)单粒质量。川滇蔷薇的河谷生境使其受到的传粉限制较低,中甸刺玫则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高海拔环境传粉限制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分类号: S685.12

  • 相关文献

[1]川滇蔷薇的种下分类系统和表型变异. 吴旻,李慧敏,杨维,杨锦红,陈敏,李进昆,蹇洪英. 2018

[2]云南川滇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向贵生,王其刚,蹇洪英,晏慧君,李树发,张颢,邱显钦. 2018

[3]白花桔梗花粉流的研究. 于营,王志清,艾军,关一鸣,常树卓,郭靖. 2014

[4]一种新发病毒病在欧洲反刍动物中的流行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景志忠,才学鹏. 2012

[5]云南香格里拉特有易危植物中甸刺玫的表型多样性. 李树发,李纯佳,蹇洪英,李淑斌,熊劲,李进昆,唐开学. 2013

[6]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引种驯化研究. 李树发,蔡艳飞,蹇洪英,晏慧君,唐开学. 2013

[7]中甸刺玫新品种‘格桑红’和‘格桑粉’. 李树发,李世峰,蹇洪英,蔡艳飞,解玮佳,熊灿坤,莫丽奎,宋杰,熊劲,唐开学. 2012

[8]中甸刺玫及其近缘种基于FISH的核型分析. 方桥,田敏,张婷,王其刚,晏慧君,邱显钦,周宁宁,张颢,蹇洪英,唐开学. 2020

[9]极危植物中甸刺玫的分布及种群数量动态. 周玉泉,苏群,张颢,李树发,唐开学,蹇洪英. 2016

[10]中甸刺玫的系统位置及杂交起源研究. 王开锦,张婷,王其刚,晏慧君,邱显钦,李淑斌,张颢,唐开学,蹇洪英. 2018

[11]中甸刺玫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种内变异. 王其刚,曹世睿,王慧纯,马长乐,晏慧君,邱显钦,景维坤,蹇洪英. 2025

[12]锈叶杜鹃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研究. 白天,关文灵,宋杰,解玮佳,李世峰. 2014

[13]濒危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繁育系统研究. 宋玉霞,郭生虎,牛东玲,郑国琦,马洪爱,李苗. 2008

[14]报春花属滇海水仙花开花传粉特性研究. 李叶芳,关文灵,邵长芬,李世峰,宋杰. 2012

[15]黑果枸杞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特征. 戴国礼,秦垦*,曹有龙,焦恩宁,张波. 2013

[16]四川牡丹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 杨勇,骆劲涛,张必芳,宋会兴,刘光立,曾秀丽. 2015

[17]长药八宝(Hylotelephiumspectabile)花部特征及自然繁育体系研究. 赵凯,彭佳佳,杨哲,刘春,肖建忠. 2014

[18]多花指甲兰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 郑棚汭,董春燕,陈之光,徐言,葛红,杨树华,赵鑫,寇亚平,朱晋宇,贾瑞冬,武荣花. 2024

[19]吊罗山薹草开花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研究. 林鹏,杨虎彪. 2021

[20]耐热型西番莲品种"钦蜜9号"花器官发育特征与繁育系统研究. 廖芬,黄永才,桂杰,陈格,蒋萍,杨柳.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