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不同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雄明

作者: 杜雄明;周忠丽;潘兆娥;庞保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常规棉;转Bt基因棉;彩色棉;群体;遗传力;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4 年 19 卷 01 期

页码: 49-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纤维强度有显著的负优势,但彩色棉群体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因而,在品种改良上,可以利用常规棉和转基因抗虫棉的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产量,利用彩色棉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纤维品质。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杜雄明,周忠丽,潘兆娥,庞保印. 2003

[2]陆地棉种质间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李吉莲,邓福军,宁新柱,林海. 2008

[3]彩色棉与常规棉种质间F_1杂种优势分析. 李吉莲,宁新柱,林海. 2009

[4]绿盲蝽危害后转Bt基因棉花嫩叶的几个生理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刘昱,张培通,陈兵林,郭文琦,张恒友. 2013

[5]转Bt基因棉与棉田绿盲蝽趋性有关的生理特征分析. 刘昱,张培通,陈兵林,郭文琦. 2012

[6]新疆地区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宁新柱,宋庆平,孔宪辉,陈红,孟建文,何玉疆,张松林. 2001

[7]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的棉铃虫发生特点. 王惠哲,赵立,王永,魏国树,魏长栓. 2005

[8]阿拉尔垦区常规棉与F_2杂交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徐鹏,徐鹏,万素梅,张勇,陈国栋,李亚兵,艾尼玩尔·黑里力,汪志强,胡守林. 2019

[9]以色列红罗非鱼与其他罗非鱼群体杂交子一代在海水中生长性能分析. 张天时,姜涛,孔杰,魏宝振,筴金华,张艳红,栾生. 2015

[10]我国彩色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 刘勤红,刘任重,王淑艳,张军,王芙蓉,李素英. 2004

[11]彩色棉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张美冬,詹先进,蓝家样,张兴中,陈全求,黄云. 2009

[12]早熟陆地棉与转Bt基因棉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王旭文,刘丽,孔宪辉,王娟,余渝. 2020

[13]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性状优势及遗传差异分析. 崔瑞敏,王兆晓,耿军义,刘存敬,刘素恩,史立强,黎鸿慧,闫芳教,张香云. 2003

[14]转Bt基因棉杂种优势及性状配合力研究. 靖深蓉,郭立平,袁有禄,王海林. 2000

[15]中国对虾2个群体杂交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率比较. 田燚,孔杰,杨翠华. 2006

[16]罗氏沼虾不同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罗坤,杨国梁,孔杰,张宇飞,王军毅,宫金华,高强. 2008

[17]两个热带玉米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遗传改良效益研究. 莫润秀,黄爱花,吴永升,韦新兴,谭华,邹成林,韦慧,蒋维萍,郑德波. 2013

[18]8个群体在我国东北区玉米育种应用中的潜力分析. 雍洪军,王黎明,李明顺,张德贵,潘光堂,张世煌,李新海,荣廷昭. 2014

[19]国内几个主要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 刘志新,姜敏,王金君,江丹. 2005

[20]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杨爱国,张世煌,李明顺,荣廷昭,潘光堂.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