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方式对仿刺参性腺脂质、营养价值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天雪

作者: 王天雪;刘淇;赵玲;孙慧慧;高昕;曹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仿刺参性腺;干燥方式;脂质组成;营养价值;挥发性物质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176-18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仿刺参性腺较优的干燥方式,分析对比热风、冷风、微波、真空冷冻4种干燥方式对样品脂质组成、脂质稳定性、脂肪酸营养价值、挥发性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干燥处理后,总脂、磷脂、甘油三酯、虾青素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过氧化值均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均显著升高(P<0.05)。在脂肪酸营养价值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栓形成指数在干燥处理后不同程度降低,低胆固醇脂肪酸/高胆固醇脂肪酸指数显著升高(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气味特征有明显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从新鲜和干燥样品中鉴定出2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2,5-二甲基吡嗪仅在微波干燥样品中被检测到,而戊醛、乙酸乙酯是冷风干燥样品中特有的气味活性物质。综上,真空冷冻干燥有效减缓了脂质氧化的速率,但样品气味相对平淡;热风、冷风、微波干燥均促进了脂质氧化,但提高了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丰富了样品的气味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仿刺参性腺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分类号: TS254.4

  • 相关文献

[1]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邓媛元,张雁,汤琴,张瑞芬,魏振承,马永轩,张名位,张惠娜. 2019

[2]3种干燥方式对红辣椒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康三江,宋娟,张海燕,袁晶,刘东. 2021

[3]加热方式对鸡肉制品不同部位脂质氧化的影响. 谢东娜,王道营,闫征,诸永志,王咏梅,陈本生,徐为民. 2019

[4]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差异分析. 李雅婷,刘小芳,姜维,王新良,应一平,冷凯良. 2022

[5]即食虾干加工过程脂质变化研究. 王善宇,刘鑫,曹荣,王灵昭,杜云建. 2021

[6]不同干燥方式对黑毛豆仁品质的影响. 刘霞,江宁,刘春泉,李大婧. 2011

[7]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8]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 张乐,李鹏,王赵改,陈丽娟,王晓敏,杨慧. 2015

[9]双孢菇的非硫护色及热风干燥方式的研究. 刘丽娜,王安建,李玉爽. 2014

[10]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吴海虹,蔡盼盼,卞欢,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 2017

[11]干燥方式对聚合草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段梦颖,刘坤,尚红梅,杨君研,李然,吴洪新. 2018

[12]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山药脆片品质的影响. 高琦,陈佳男,张建超,刘春菊,刘春泉,薛友林. 2018

[13]干燥方式、储存温度和品种对玉米中伏马毒素B1的影响. 苑学霞,丁照华,董燕婕,梁京芸,范丽霞,王磊,赵善仓. 2019

[14]干燥方式对黄秋葵花茶品质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刘春菊,王海鸥,李大婧,唐明霞,刘春泉,张钟元,江宁,牛丽影,崔莉,袁春新. 2018

[15]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赖谱富,翁敏劼,汤葆莎,李怡彬,吴俐,陈君琛. 2022

[16]不同干燥方式的苦瓜粉品质特性及香气成分比较. 蒋鹏飞,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程菁菁,赵丽丽,王旭增. 2020

[17]不同刈割时期与干燥方式对大麦饲草品质的影响. 赵斌,陈晓东,季昌好,朱斌,王瑞. 2020

[18]基于化学分析与电子舌研究干燥方式对点柄粘盖牛肝菌鲜味的影响. 魏云云,宫雪,辛广,张晓玉,于晓丹,杨镇,孙炳新,孟宪军. 2018

[19]3种干燥方式对猴头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李英迪,夏其乐,曹艳,杨开,毛荣良,黄良水. 2020

[20]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芜菁脆片的影响. 高琦,李加恒,韩昊廷,刘梓蘅,张佳慧,刘春菊,刘春泉,薛友林.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