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间甲氧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休药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鞠晶

作者: 鞠晶;王伟利;姜兰;肖贺;罗理;邓玉婷;谭爱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罗非鱼;磺胺间甲氧嘧啶;药代动力学;休药期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15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103-1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试验水温(28±2)℃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吉富罗非鱼单次药饵饲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后,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SMM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药物在各组织(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最大峰质量浓度(质量分数)Cmax分别为22.66、7.13、45.50、22.77μg/mL(μg/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7.52、7.02、1.00/8.00和2.00/10.00h(Tmax 1/Tmax 2);肝、肾组织中的药-时曲线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并且第1个峰浓度高于第2个峰浓度,提示该药物在罗非鱼胃肠道中具有非齐性吸收现象;药物在各组织中(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5.21、4.84、14.12、6.80h,显示SMM在罗非鱼体内代谢较快,属于较为短效的磺胺类药物;并且在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快于肝脏、肾脏。在(28±2)℃温度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罗非鱼连续5d药饵饲喂SMM,研究药物的消除规律;根据罗非鱼可食性组织肌肉的残留检测结果,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35号公告中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的MRL规定,以0.1mg/kg为残留限量,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d。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鸡蛋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研究. 夏魏,李祖光,杨华,吉小凤,汪建妹,钱鸣蓉. 2019

[2]环丙沙星和磺胺间甲氧嘧啶联合用药在猪体内的血浆药动学. 张巧艳,林晶,毛江昌,汪建妹,吉小凤,钱鸣蓉. 2014

[3]磺胺间甲氧嘧啶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李静云,李健,王群,战文斌. 2006

[4]单次投喂乳酸诺氟沙星在鳜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 高蕾,罗理,姜兰,邓玉婷,张瑞泉,谭爱萍. 2017

[5]硫酸新霉素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休药期. 宋洁,王贤玉,王伟利,姜兰,罗理. 2010

[6]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康铜,程波,王群,宋怿. 2015

[7]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梁俊平,李健,张喆,王群,刘德月,王吉桥. 2010

[8]三种常用萃取剂对罗非鱼组织中两种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效果比较. 王伟利,罗理,姜兰,鞠晶,肖贺. 2014

[9]丁香酚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孙宇航,王绿洲,李锋刚. 2018

[10]丁香酚在罗非鱼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研究. 韩典峰,邹荣婕,宋怿,罗晶晶,黄会,孙玉增,刘慧慧. 2019

[11]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洪二利,郑光明,孟娣,吴仕辉,戴晓欣,马兵,马丽莎,宋怿. 2011

[12]不同温度下复方磺胺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肖贺,王伟利,姜兰,鞠晶,罗理,邓玉婷,谭爱萍. 2014

[13]磺胺甲噁唑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浓度研究. 袁科平,艾晓辉. 2008

[1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磺胺间甲氧嘧啶与鲤鱼血浆蛋白结合率. 孙言春,王瑛,杜宁宁,吴松,牟振波,汤施展. 2012

[15]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降解的影响. 金彩霞,陈秋颖,吴春艳,刘军军. 2009

[16]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阻断ELISA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初步应用. 职爱民,李青梅,刘庆堂,邢广旭,杨继飞,柴书军,邓瑞广,张改平. 2009

[17]磺胺间甲氧嘧啶全抗原的制备研究. 张改平,职爱民,瞿明仁,王自良,王选年,李青梅,邢广旭,杨继飞,柴书军,刘庆堂,石团员,宋志超. 2006

[18]HPLC法测定猪肉中磺胺间甲氧嘧啶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查玉兵,陈美,王哓芳,林玲. 2009

[19]伊维菌素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李世凯,江敏,吴昊,彭晓叶,张健龙,谢芹,刘利平. 2016

[20]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方正银鲫组织中的代谢及消除规律. 罗晶晶,邹荣婕,宋怿,黄会,韩典峰,李佳蔚,任传博,薛敬林,刘慧慧.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