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杂种一代及其亲本的遗传组成与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龚友才

作者: 龚友才;郭安平;刘伟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麻;遗传组成;配合力

期刊名称: 中国麻作

ISSN: 1000-6338

年卷期: 1998 年 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13份红麻品种按NCⅡ(NorthCaralina)6×7交配设计组配42个杂种F1代与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红麻杂种一代及亲本材料9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构成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干皮精洗率外,其它8个性状组合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均以单株子皮重、单株纤维重等产量性状较高,其余性状相对较低;南选、ID40、84K114-2等亲本一般配合力较好;84210×南选,ID40×917等组合具有高的特殊配合力,表现为强优势组合。

分类号: S563.5

  • 相关文献

[1]高产大豆品种淮豆11的遗传组成分析. 杨加银,徐海风,程保山. 2016

[2]半滑舌鳎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家系配组策略. 李超,鲁翠云,曹顶臣,郑先虎,程磊,李庆华,薛志勇,孙效文. 2018

[3]冬小麦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武计平,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孟兆平,韩新萍. 2001

[4]内蒙古玉米杂交种遗传组成分析与育种对策. 苏二虎,张来厚,冯勇,赵瑞霞,刘志雄,孙峰成. 2003

[5]优良大豆品种合丰25的遗传组成. 关荣霞,秦君,胡静深,陈为秀,常汝镇,刘章雄,邱丽娟. 2009

[6]黑河38号大豆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组成. 吴纪安. 2007

[7]甘蔗新品种闽糖95-261的选育研究. 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吴水金,林一心. 2010

[8]极早熟超强适应性大豆黑科56号选育及遗传组成. 韩德志. 2022

[9]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品质遗传组成及其效应分析. 王美芳,雷振生,张学斌,赵献林,杨会民,杨攀,何宁,李巍,徐福新,何盛莲. 2010

[10]甘蔗新品种闽糖061405的选育. 潘世明,张树河,李瑞美,李和平,李海明. 2019

[11]黄土高原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乔蕊清,卫云宗,刘玲玲,谢福来,宁东贤. 1998

[12]利用SSR和SNP标记分析鲁麦14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 李玉刚,任民,孙绿,王圣健,韩梅,李振清,翟晓灵,代小雁,侯元江,盖红梅. 2018

[13]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红麻栽培技术规程. 王海洋,陈建平,蔡立旺,戚永奎,张萼,施庆华,王永慧. 2012

[14]红麻品种叶片形态、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研究. 梁肇均,宋佩文. 1997

[15]红麻品种浙红3号产量稳定性及其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俞琦英,阮关海,李祖士,许小江. 1998

[16]新围海涂种植红麻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金关荣,胡兆金,朱强,俞少华,傅福道. 1997

[17]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ZH-01”选育报告. 金关荣,傅福道,田丹青,韦茂兔,潘晓韵,骆霞红. 2007

[18]红麻雄性不育细胞质相关的cSNP位点发掘. 廖小芳,李初英,赵洪涛,黄其椿,余明丽,周瑞阳. 2016

[19]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活性氧代谢差异比较. 周瑶瑶,唐向民,周瑞阳,李春瑶. 2013

[20]耕作和施氮方式对广西沿海地区红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王道波,刘永贤.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