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玉坤

作者: 赵玉坤;高根来;王向东;甄胜虎;宁慧云;李宝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灰色关联;作物育种;评价;应用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2 年 40 卷 10 期

页码: 1032-1034

摘要: 与回归、相关、方差、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相比,灰色关联分析在多变量数据要求上有自身的优势,是分析各因素关联性的一种量的测度。在农作物育种实践中,灰色关联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新品种评价、自交系选育、性状关联分析等各个方面。通过论述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育种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330

  • 相关文献

[1]臂形草14品种在滇南的适应性及其评价. 刘金海,王鹤桦,左应梅,黄必志,畅宁,刘国道,周超. 2013

[2]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王亚琦,孙子淇,郑峥,黄冰艳,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 2018

[3]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段民孝,邢锦丰,郭景伦,王元东,赵久然. 2002

[4]空间环境诱发作物突变的筛选技术及其应用. 谢立波,孟凡娟,黄凤兰,王雪,高永利. 2008

[5]无损检测技术在果蔬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邹攀,白雪,陈秋生,李娜,郭永泽. 2021

[6]“AVRDC”绿豆品系的评价及应用. 张翠绵,田静,范保杰. 2003

[7]~(60)Co-γ射线辐照技术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及评价. 林红. 2011

[8]向日葵新品种龙食葵2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范丽娟. 2009

[9]水稻转基因方法评价及在种质创新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00

[10]紫花苜蓿秋眠性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冯长松,王二耀,李文军,徐照学,王成章. 2015

[11]大豆品种绥农10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姜成喜. 2004

[12]黔油双低2号大面积应用及经济效益评价. 肖华贵,饶勇,戴继跃,李大雄. 2000

[13]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徐丽珍. 2006

[14]对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应用的评价. 曹宏鑫,葛道阔,赵锁劳,刘永霞,刘岩,王渭龙. 2010

[15]棉花生育期气候要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应用. 顾双平. 2001

[16]多花木蓝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 罗天琼,莫本田,张瑜,王普昶,龙忠富,马宁. 2015

[17]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实证研究. 董景奎. 2011

[18]糯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黄小兰,陆虎华,胡加如,陈国清,薛林,印志同,石明亮,孙权星,陆冬梅. 2005

[19]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江银荣,陆虎华,潘宝国,刘建,魏亚凤. 2009

[20]杂交稻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施伟,朱国永,孙明法,王爱民,严国红.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