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肉甘薯部分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沈升法

作者: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紫肉甘薯;食味;花青素;糖分;干物质含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03 期

页码: 555-5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紫肉甘薯的食用品质指标,为食用紫肉甘薯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76份紫肉甘薯品系的花青素含量、干物质含量、熟薯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食味指标,分析研究紫肉甘薯营养成分与蒸熟后的食味关系。【结果】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大,高花青素育种并不困难;‘绫紫’与高糖非紫肉亲本杂交是改良‘绫紫’紫肉F1代食味的最好方法。降低花青素含量群体水平有利于提高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花青素含量在90mg·100g-1FW以下仍有较好的高花青素食用甘薯育种效率;干物质含量在27.5%—38%有较好的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而最佳育种效率的干物质含量在32%—36.5%;提高熟薯可溶性糖含量群体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食用紫肉甘薯育种效率。花青素给紫肉甘薯的甜度、香味带来极显著的不利影响,它对食味的不利影响达到熟薯可溶性糖对食味增量贡献的51.30%。干物质含量虽然与紫肉甘薯的质地、香味、粗纤维有极显著正相关,但与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甜度呈接近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干物质含量对紫肉甘薯食味总评的影响很有限。熟薯可溶性糖对紫薯甘薯食味极其重要,它与甜度、黏度、质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的非还原糖与还原糖相比,在甜度、香味、质地上有较多的贡献,熟薯非还原糖对紫肉甘薯食味增量贡献是还原糖的2.3倍。甜度在紫肉甘薯食味评价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达到55.38%。【结论】花青素含量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是紫肉甘薯的重要食用品质指标。在食用紫肉甘薯育种上应兼顾营养与食用品质,控制花青素含量在90 mg·100g-1FW以下;在亲本选择上,紫肉亲本与高糖非紫肉亲本杂交是食用紫肉甘薯常规杂交育种的最好方法。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外界因素对徐紫薯3号产量与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刘亚菊,闫会,马代夫. 2015

[2]紫肉甘薯新品种赣薯1号的选育及应用. 兰孟焦,谢一芝,程春明,赵朝森,黄水金,吴自明,石庆华. 2012

[3]紫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育种品质指标和策略的初步探讨.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2015

[4]2012~2013年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报告. 夏家平,韩杨,刘小平. 2015

[5]2014~2015国家特用型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陈天渊,黄咏梅,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 2017

[6]紫肉甘薯新品种“渝紫263”的选育及其应用前景. 曾令江,傅玉凡,戴起伟,谢一芝,许森. 2013

[7]紫肉甘薯新品种渝苏紫43的产量表现及主要经济性状. 张玲,傅玉凡,谢一芝,杨春贤,廖志华,曾令江,张启堂. 2011

[8]紫肉甘薯花青素含量的遗传变异分析. 项超,沈升法,吴列洪,李兵,罗志高. 2021

[9]21份紫肉甘薯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及其产量评价. 黄洁,甘学德,许瑞丽,杨土元,苏明. 2011

[10]68份紫肉甘薯品种资源花青苷组分分析与评价. 赵凌霄,邓逸桐,衡曦彤,程娟,袁博,赵冬兰,戴习彬,周志林,曹清河. 2021

[11]不同品种紫肉甘薯抗氧化能力及花色苷成分分析. 邹波,曾丹,吴继军,余元善,肖更生,徐玉娟. 2018

[12]川紫薯6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杨松涛,乔帅,王芳,宋伟,廖安忠,刘可心,谭文芳. 2021

[13]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对紫色甘薯块根品质特性的影响(英文). 李强,张允刚,王欣,刘亚菊,后猛,唐维,马代夫. 2017

[14]紫肉甘薯块根总RNA提取方法的评价. 李霞,王欣,后猛,刘亚菊,闫会,李强,马代夫. 2015

[15]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对紫色甘薯块根品质特性的影响. 闫会,李强,张允刚,王欣,刘亚菊,后猛,唐维,马代夫. 2016

[16]扬黄新灌区紫肉甘薯引种栽培适应性比较研究. 曲继松,张丽娟,朱倩楠,马丽,黄灵丹,王利春,李友丽. 2019

[17]紫肉甘薯及其突变体花青素积累差异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后猛,李臣,宋炜涵,张允刚,李强. 2022

[18]一种鸡蛋中干物质含量快速检测的方法. 王晓亮,王敏,吕文纬,姚俊峰,杨长锁. 2017

[19]马铃薯种质资源脱毒后特性鉴定及亲本利用评价. 李军. 2007

[20]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范向斌,白小东,杜培兵,王宏庭.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