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食用向日葵籽粒性状和产量及其它经济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军
作者: 李军;闫文芝;张静;张弘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密度;产量;经济性状;结实率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0 年 09 期
页码: 26-2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不同食用向日葵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探索同一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籽粒性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密度在28 500~49 500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递增趋势;籽粒的长、宽、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间差异显著。SH909和巴葵138品种均在密度为49 500株.hm-2时产量、结实率表现最高,密度在28 500株.hm-2籽粒性状表现最好。
分类号: S565.5
- 相关文献
[1]硼肥对构成食用向日葵产量因素的影响. 李素萍,安玉麟,聂惠,高淑青. 2005
[2]食用向日葵品种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分析. 何礼民,冉生斌. 2009
[3]益油1号油菜不同密度和叶龄免耕移栽效果比较. 肖本燕,罗绮霞,张莹,王晓殿,廖卫琴,王燕玲,钟永先,张瑞茂. 2012
[4]不同施氮量和定苗密度对油菜机直播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向明,杨宇,金建新,张文秀,杨斌,肖华贵,饶勇. 2014
[5]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苗建利,卫双玲,孙春梅,张胜强. 2016
[6]不同种植密度对籽用西葫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菅彩媛,苏文斌,任霄云,樊福义,郭晓霞,黄春燕,李智. 2019
[7]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康平德,徐中志,袁理春,李飞,赵琪. 2007
[8]优质中籼新品种华粳籼74的栽培技术研究. 王元垒,张效忠,殷俊峰. 2000
[9]陇豌1号在西北豌豆种植区最适密度研究. 王昶,杨晓明,杨发荣,陆建英,杨峰礼. 2011
[10]晋北旱坡地裸燕麦合理种植密度的探讨. 徐惠云,王盼忠,王婧. 2019
[11]不同播期、密度对豫花14号产量的影响. 殷冬梅,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李锦辉,赵冬梅. 2002
[12]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林宝刚,余华胜,张尧锋,丁厚栋,黄银琪,张冬青. 2012
[13]陇豌1号在西北北豌豆种植区最适密度研究. 王昶,杨晓明,杨发荣,陆建英,杨峰礼. 2011
[14]河套黄灌区食用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文耀,安玉麟,郭富国,李荣富,刘昌礼,李杰,韩文清,曹明元,赵强. 2009
[15]密度与施氮量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 张伟龙,闫昊,张春宝,张井勇,彭宝,赵丽梅. 2016
[16]不同品种、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范艺宽,毛家伟,叶红朝. 2013
[17]食用向日葵主要性状对产量、饱满度的影响. 王文军. 2017
[18]烯效唑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杜超,李军,王刚,张润生,温埃清,任志远,张俊峰,邬雪瑞. 2021
[19]施氮量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国世佳,段玉,张君,安昊,张润生. 2019
[20]施用氮、磷、钾肥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文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态清洁小流域案例研究
作者:赵旭珍;张静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
磷肥长期施用对石灰性褐土团聚体中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黄少辉;杨慧敏;杨军芳;杨文方;聂浩亮;张静;邢素丽;王敬霞;杨云马;贾良良
关键词:长期施磷肥;磷组分;团聚体;磷酸酶活性;石灰性褐土
-
黄河上游白银段煤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污染风险与溯源解析
作者:李军;高占栋;马利邦;脱新颖;周发元;李旭;马晓红;臧飞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生态风险;聚类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
-
乙蒜素与氨基寡糖素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协同杀菌作用研究
作者:付欣;张媛媛;朱发娣;张静;郭永霞;冯岗
关键词:乙蒜素;氨基寡糖素;甜瓜;协同增效
-
谷子SiCDPK9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与盐胁迫下表达分析
作者:崔燕娇;刘丹;李素英;张静;刘正理
关键词:谷子;杂种优势;钙依赖蛋白激酶;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
-
联合净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鸽蛋中5类24种兽药残留
作者:张静;马丽娜;刘茵茵;周倩;唐修君;陆俊贤;樊艳凤;赵敏;高玉时
关键词:联合净化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兽药残留;鸽蛋
-
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作者:秦文利;张静;肖广敏;崔素倩;叶建勋;智健飞;张立锋;谢楠;冯伟;刘振宇;潘璇;代云霞;刘忠宽
关键词:毛叶苕子;施氮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