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陶芬芳
作者: 陶芬芳;岳宁燕;杨学乐;彭烨;邢蔓;朱艳菊;郑梦莎;邬贤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7-1032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586-589+5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3个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系(X2008A、X2011A、XYZ2A)及相应保持系(X2008B、X2011B、XYZ2B)分别与恢复系W01R和W02R杂交,得杂种F_1代。以沣油520为对照,通过组合鉴定试验,分析萝卜质雄性不育胞质对杂种F_1代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恢复系W01R和W02R的恢复力强,所配的组合F_1代的恢复率均达100%,说明2个恢复系均适用于本试验;在参试的12个组合中,有10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其中用恢复系W01R所配的4个组合(X2008A×W01R、X2008B×W01R、XYZ2A×W01R、XYZ2B×W01R)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W01R配制的组合比W02R具有更强大的杂种优势;不育胞质和可育胞质对杂种F_1代各性状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除对株高有明显降低效应外,不育胞质对产量、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及芥酸、硫苷和含油量无明显影响,但有降低油酸含量效应,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均无明显影响。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无花瓣突变体“ Ap-Tengbe”花瓣性状的遗传规律. 蒋立希,BeckerHC. 1999
[2]水稻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康公平,伍林涛,张宁. 2014
[3]细胞质对普通小麦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王世杰,李保云,康明辉,刘春雷,达博雯,林作楫,尤明山,刘广田. 2008
[4]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3
[5]作物抗病虫性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黄得润,沈君辉,刘光杰,伍灿. 2006
[6]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研究综述. 王彦荣,王妍,代贵金,蔡伟,吕晶. 2000
[7]粗山羊草的细胞质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杨凯,朱志华,昌小平. 1997
[8]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在杂交后代的表现. 魏良明,戴景瑞. 2005
[9]Tal小麦F_1与对应常规F_1母本效应的比较研究. 达龙珠. 1994
[10]籼型杂交稻亲本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对比分析. 朱满山,王丰,符福鸿,黄慧君,肖昕,柳武革,刘振荣,廖亦龙,李金华,陈建伟,付崇允. 2012
[11]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王才林,汤玉庚. 1990
[12]植物花药培养中的遗传变异. 滕海涛,宋建成,姜丽君. 1999
[13]云南稻种耐冷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曾亚文,徐福荣,申时全,杨忠义,叶昌荣,邓家有. 1999
[14]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效应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李博,张梦,张学贤,郭立平,戚廷香,唐会妮,王瑞杰,王海林,乔秀琴,吴建勇,邢朝柱. 2023
[15]不同细胞质粳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比较. 王艳华,商文奇. 2013
[16]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张红伟,孔繁玲. 2000
[17]杂交粳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王才林,汤述翥,汤玉庚. 1998
[18]大豆籽粒重的遗传效应分析. 宁海龙,李文霞,李文滨,王继安,张大勇,魏淑红,孟宪欣,张亚芝. 2005
[19]两种甘蓝型油菜化杀制种方法对比试验. 宋放,王谧,宋淑琦,陈杰. 2016
[20]高温胁迫下油菜籽粒成熟期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李超,荐红举,刘列钊,李加纳.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绿豆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及综合评价
作者:杨学乐;王素华;张璐;李基光;王艳兰;胡丽琴;何录秋
关键词:绿豆;光合性状;产量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赣芝系列芝麻品种的引种与筛选
作者:王素华;何录秋;张璐;杨学乐;李基光;王艳兰;胡丽琴;孙建
关键词:芝麻;品种;引种;筛选
-
调亏灌溉和秸秆覆盖对苦荞生物学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王艳兰;胡丽琴;王素华;张腊梅;杨学乐;张璐;何录秋;汤睿;李基光
关键词:苦荞;秸秆覆盖;调亏灌溉;生物学特性;产量;水分调亏利用效率
-
国内69份穇子营养品质与籽粒颜色关系初探
作者:胡丽琴;王素华;张璐;杨学乐;何录秋;汤睿;李基光
关键词:穇子;粒色;营养指标;黄酮含量
-
石门烟区不同海拔高度荞麦品种(系)生态适应性研究
作者:艾季翔;杨学乐;曹明锋;梅光军;朱益;向德虎;钟艮平;李基光
关键词:荞麦;海拔;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石门
-
优质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与碳汇效应分析
作者:王素华;李璐;杨丹;何录秋;王艳兰;李基光;万国安;李树举;杨学乐;张璐;汤睿
关键词:马铃薯;品质;食味;碳汇
-
不同间作模式对鲜食玉米与绿豆群体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作者:杨学乐;张璐;王素华;何录秋
关键词:鲜食玉米;绿豆;间作;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