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况婷

作者: 况婷;姚艳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重组自交系群体;黄籽;QTL定位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3 年 007 期

页码: 2286-22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发现以芥菜型褐籽油菜与芥菜型黄籽油菜进行杂交获得的F2后代中黄籽和褐籽后代的籽粒颜色并不是完全一致,黄籽有明亮的淡黄到暗黄的渐变,而褐籽有浅褐到深褐的渐变。因此,为了探究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的机理,本研究以芥菜型褐籽油菜X398为母本,芥菜型黄籽油菜X402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再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芥菜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粒色性状表型和基因型进行QTL定位。结果获得4个控制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主效QTL,其中A09连锁群上获得1个主效QTL,其贡献率为14.2%,置信区间为47.6~49.6;B08连锁群上获得3个主效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9.2%、12.9%和20.5%,置信区间分别为54.8~57.2、61.0~63.4和72.2~73.9。这为芥菜型油菜粒色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皮颜色油菜种子吸胀特性差异的研究. 张学昆,梁念,谌利,李加纳,邹崇顺. 2007

[2]芥白种间杂种后代多个性状的变异规律研究. 赵志刚. 2014

[3]大豆遗传图谱的加密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万昆,邱丽娟. 2008

[4]水稻分蘖最大角度的QTL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郑康乐,夏英武,舒庆尧. 2005

[5]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相关因素研究. 唐容,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 2009

[6]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素分析研究. 罗体英,唐容. 2010

[7]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唐容,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 2009

[8]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宝油517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杜才富. 2010

[9]甘蓝型黄籽双低高油份核不育材料1528 AB的选育及应用. 秦信蓉,杜才富. 2008

[10]甘蓝型黄籽高油分隐性核不育两系8187AB的选育研究. 邵明波,李风华. 2006

[11]甘蓝型油菜REGMS118A类型不育系的制种技术研究Ⅰ.黄籽优质不育系6515A的特征特性. 陈大伦,张瑞茂,胡腾文,李敏,曾章丽. 2011

[12]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18R的选育及应用. 徐春,秦信蓉. 2011

[13]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谭亚飞,张强,赵艳艳,许茜,李扬,原玉香,姚秋菊,蒋武生,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2017

[14]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朱刚,邵明波,陈雪妮,徐春. 2001

[15]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鼎油17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杜才富. 2011

[16]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 2002

[17]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的选育. 单忠德,孙明法,严国红,王爱民,孙红芹. 2007

[18]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抗耐低温(冻)不育系1923AB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喻时周,杜才富. 2013

[19]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张太平. 2008

[20]黄籽杂交油莱"黔黄油21号"高效安全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冰. 魏忠芬.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