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粳稻南粳5818氮高效机制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勇

作者: 张勇;管菊;赵庆勇;陈涛;王军;王才林;张亚东;赵凌

作者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东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分院

关键词: 南粳5818;氮素利用率;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9 期

页码: 1586-15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索水稻氮肥吸收利用分子机制对选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南粳5818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处理(150 kg/hm2)、中氮处理(300 kg/hm2)、高氮处理(450 kg/hm2)和不施氮对照,分析两个粳稻品种氮素利用率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回收率和光合氮素利用率均高于南粳571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南粳5718和南粳5818的氮素利用相关基因OsNRT1.1B、OsNRT2.2、OsNRT2.3a及OsNRT2.4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南粳5818中OsNRT2.3b相对表达量与OsNRT2.3a相对表达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南粳5718。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了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分子机制,为选育氮素高效利用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朱艳,王绍华,曹卫星. 2009

[2]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何佳芳,肖厚军,黄宪成,周琴,胡德平. 2010

[3]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莫绍芬,蒋满英,莫云锦,陈辉云. 2007

[4]大麦氮敏感基因型苗期对氮饥饿的生理响应. 徐红卫,王亦菲,刘成洪,陈志伟,杜志钊. 2013

[5]水葫芦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青椒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罗佳,王同,刘丽珠,严少华,卢信,范如芹,张振华. 2015

[6]包膜尿素对芹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熊又升,陈明亮,何圆球,熊桂云,喻永熹. 2005

[7]施氮量对北方梯田旱地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王平生,马忠民,韩宏,杨虎德,黄青岩,赵万千. 2016

[8]施氮量对甘薯块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丁艳锋,李洪民,张爱君,史新敏,唐忠厚,魏猛,靳容. 2015

[9]~(15)N标记研究“豌豆—稻—稻”各季和全年氮素利用率. 王德仁,陈苇,卢婉芳,金鸿,林志贵. 2000

[10]控释尿素对云南旱地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尹梅,王贵宝,陈华,陈检锋,苏帆,付利波,任石所,张勤斌,黄惠. 2015

[11]施用椰壳生物炭对砖红壤氮素淋失和油麦菜吸收利用的影响. 赵凤亮,邹雨坤,朱治强,李虹,李勤奋. 2015

[12]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江东国,黄正来,张文静,马尚宇,樊永惠. 2019

[13]增密减氮对嫩单18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周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孙培元,武琳琳. 2019

[14]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杨焕焕,孙克刚,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15]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峰,吴志丹,陈玉真,江福英,朱留刚,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18

[16]水-肥耦合对新银合欢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肥力利用能力的影响. 徐建霞,王建柱. 2019

[17]源于空间诱变的大麦纯合突变体的氮素吸收利用评价. 徐红卫,高润红,郭桂梅,李静,黄琳丽,张述伟,陈志伟,陆瑞菊,李颖波,刘成洪. 2022

[18]增苗减氮对稻田氮素流失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谷学佳,王玉峰,孙阳,周雪全,曾媛,王军,司洋. 2021

[19]超高温堆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水稻产量的机理. 曹云,黄红英,吴华山,徐跃定,陈应江. 2020

[20]供氮水平与地面覆沙对苹果幼树~(15)N-尿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任静,刘小勇,韩富军,李建明,彭海.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