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作用对河岸缓冲带土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汤家喜

作者: 汤家喜;梁伟静;何苗苗;郭玲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磷素;迁移;冻融作用;吸附

期刊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700

年卷期: 2023 年 54 卷 005 期

页码: 592-5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冻融过程不仅直接影响非生长季节的磷循环,而且频繁冻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持续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为研究冻融作用对河岸缓冲带土壤磷素迁移的影响,以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冻融环境,探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对磷素吸附行为,将待测样离心过滤后取一定体积液体测其浓度,分别计算出1,2,3,4,5次冻融循环中土壤对磷的吸附量,绘制等温吸附关系曲线并将吸附数据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进行拟合;并分析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深度与冻融周期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情况,将20 cm和40 cm深度的土壤饱和质量含水率控制为70%、75%、80%,经过5个周期的冻融后,分别测定土壤内的速效磷含量,并探讨磷素在河岸带土壤中发生的吸附和垂向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平衡浓度0~30 mg·L-1范围内,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着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溶液浓度大于30 mg·L-1时,吸附达到平衡,对速效磷的最大吸附量为714.26 mg·kg-1;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土壤对速效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5次冻融结束后的土壤对速效磷的吸附量与对照相比最大减少53.8%,其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河岸缓冲带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受土层深度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经5次冻融周期后,含水率相同时浅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初始值相比最大减少34.5%;与对照相比,深层土壤含水率为80%时速效磷含量减少3.23 mg·kg-1;浅层土壤含水率为70%时速效磷含量最大,减少0.81 mg·kg-1.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磷素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张敬敏,李文香,桑茂鹏,刘树堂. 2008

[2]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陈丽丽,赵同科,张成军,李鹏,李新荣,董若征. 2012

[3]甲胺磷和三唑磷在稻田中的降解迁移及吸附研究. 赵华,徐浩,叶兴祥. 2005

[4]功能膜材料对土壤-油菜系统中铅迁移作用的影响. 徐应明,李军幸,戴晓华,孙国红. 2003

[5]不同固岸生物桩存活率和生物量对比分析. 李纯乾,高树旺. 2014

[6]不同类型畜禽粪便Zn的形态分布及冻融作用对畜禽粪便Zn活性的影响. 刘秋萌,徐楠楠,谢忠雷,陆文龙,李文卓. 2013

[7]农田黑土氮素转化特征对冻融作用的响应. 隽英华,田路路,刘艳,孙文涛. 2019

[8]冻融作用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的影响. 田路路,隽英华,刘艳,孙文涛,程淑芳. 2017

[9]冻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综述. 田路路,隽英华,孙文涛. 2016

[10]新型肥料对辣椒磷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张萌,肖厚军,赵欢,芶久兰,秦松,王正银,何佳芳,刘彦伶. 2017

[11]春大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 宋秋来,曾祥亮,张磊,龚振平,马春梅,姚玉波,韩德志. 2011

[12]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磷素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王建国,杨林章,单艳红,沈明星,路长缨. 2006

[13]水作与旱作水稻生物量、籽粒产量及吸磷的比较研究. 周春霖,尹金来,沈其荣,洪立洲,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2

[14]磷素施用对糯玉米子粒产量和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陆虎华,赵浚宇,陈国清,薛林,郝德荣,陆大雷,陆卫平. 2016

[15]准噶尔盆地灰漠土无机磷形态及磷吸附特性研究. 何帅,尹飞虎,谢海霞. 2017

[16]褐土区露天菜地和粮田磷素形态及环境风险分析. 刘洋,吴田,彭正萍,王艳群,李迎春,门明新,张家铜. 2019

[17]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 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王蒙,徐晨,刘志全,王立春. 2019

[18]不同磷素水平对紫花苜蓿磷累积动态和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郑敏娜,梁秀芝,韩志顺,康佳惠,陈燕妮. 2020

[19]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干物质和磷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刘彦伶,李渝,白怡婧,黄兴成,张雅蓉,张萌,张文安,蒋太明. 2019

[20]四种复合肥对春玉米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 张玉芹,杨恒山,张瑞富,范秀艳,李莹莹,刘志雄.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