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溶氧量与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特征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锋

作者: 赵锋;徐春梅;张卫建;章秀福;程建平;王丹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素形态;溶氧量;根系;氮积累量;水稻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195-2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根际溶氧量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生长及对氮素利用的影响,设计了两个试验:1)分别以铵硝混合营养(NH4NO3)和全铵营养[(NH4)2SO4]为氮源,在营养液中将杂交籼稻国稻1号和常规粳稻秀水09培养6周,在第4周和第6周时取样测定植株的生物量和氮素含量;2)将上述铵硝混合营养下培养4周的国稻1号水稻植株,以分根培养的方式进行不同溶氧量处理,测定水稻生物量、根系形态和氮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际溶氧量较低时(溶氧量0~1.0 mg/L),铵硝混合营养比单一的铵态氮营养显著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国稻1号生物量增加69%,秀水09增加41%;铵硝混合营养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数量、最长根长、根干质量和根系活力以及植株的氮积累量,国稻1号的地下部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分别提高60%和52%,秀水09则分别提高了41%和33%。2)分根实验中,铵硝混合培养的国稻1号,其增氧(溶氧量8.0~9.0 mg/L)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增加21.6%,根系数量、最长根长和根体积分别增加27%、14%和10%,而氮积累量提高了11%。增氧和铵硝混合营养均对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氮素积累具有正互作效应。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氮素形态对烟苗根系生长及碳、氮积累的影响. 邢瑶,孙泽东,陈乐,马兴华,张本强,郑成鹏. 2015

[2]氮素形态对烟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邢瑶,马兴华. 2016

[3]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娜,陈国祥,邵志广,吕川根. 2002

[4]施氮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氮锌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郭芳芳,韩亚倩,周苏玫,杜西河,宋淼,张洁梅,黄源,胡乃月,臧贺藏,杨习文. 2023

[5]滴灌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2018

[6]不同品质小麦氮素分配及利用率的~(15)N示踪研究. 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吴承来,李圣福. 2008

[7]冬小麦籽粒氮积累量高光谱监测研究. 贾学勤,冯美臣,王超,杨武德,李广信,孙慧,武改红,张松. 2018

[8]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氮素指标相关关系. 陈秋玉,黄影华,张华杰,周丽燕,赵丽君,张善炫,夏丽莎,洪瑞霞,李艳大,陈青春. 2020

[9]基于SPOT-5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监测. 王备战,冯晓,温暖,郑涛,杨武德. 2012

[10]营养液膜栽培设施的研究. 张德威,钮根花,牟咏花,王汝祥. 1993

[1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鱼塘监控系统. 闫敏杰,夏宁,侯春生,甘阳英. 2010

[12]分区水产养殖系统. D.E.Brune,G.Schwartz,A.G.Eversole,J.A.Collier,T.E.Schwedler,张拥军. 2013

[13]溶氧量及pH对太平洋牡蛎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表达的影响研究. 刘萌,刘慧,赵峰,马玉洁,周德庆. 2019

[14]倒刺鲃的临界水温和临界溶氧量的测定. 胡隐昌,谢刚,陈焜慈,邓国成,李丛伟. 2003

[15]南粳9108水稻-中华绒螯蟹共作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与生长动态分析. 王伟,顾海龙,胡中泽,王显,冯亚明,张培通,焦庆清. 2017

[16]温度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龙华. 2005

[17]NFT设施栽培黄瓜营养液溶氧量的研究. 徐志豪,张德威,季鹰,王汝祥. 1991

[18]注水改善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试验(摘要). 欧阳海,黄樟翰,吴锐全,卢迈新. 1990

[19]温度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龙华. 2005

[20]高产氮高效籼稻品种的营养吸收特性.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姬广梅,王学鸿,李树杏.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