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及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菊

作者: 刘菊;李广存;段绍光;胡军;简银巧;刘建刚;金黎平;徐建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夜间温度;初始结薯时间;基因表达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2 年 003 期

页码: 92-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夜间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以7个马铃薯品种或材料的试管苗为试材,在昼/夜温度分别为23℃/13℃、23℃/18℃和23℃/23℃条件下进行试管薯的诱导培养,调查记录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结薯率和结薯方式变化,并分析不同夜间温度处理下试管薯初始形成植株及同期未形成试管薯植株参与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基因型,与其他处理相比,23℃/13℃处理显著延长试管薯初始结薯时间,23℃/23℃处理降低结薯率,而23℃/18℃处理结薯较早且试管薯结薯率平均达84.3%,最利于试管薯形成。夜间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钟、糖代谢和光周期通路中StFKF1、StCO1和StSWEET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调控块茎形成。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不同夜间温度条件下外源水杨酸对大豆产量的调控作用. 张仲法,宋雯雯,徐彩龙,陈新蕾,吴佩杭,王书君,陈磊,吴存祥. 2024

[2]菜花和马铃薯的贮藏方法. 董维. 2004

[3]马铃薯StNAC7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巩檑,甘晓燕,张丽,陈虞超,聂峰杰. 2016

[4]马铃薯sAGP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宋波涛,谢从华,柳俊. 2005

[5]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王丽,王万兴,索海翠,胡新喜,秦玉芝,李小波,熊兴耀. 2019

[6]马铃薯GLD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董玉梅,密其鹏,焦自高,杨元军,于贤昌. 2011

[7]马铃薯W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在离体再生和非生物胁迫中的表达分析. 张玉,石磊,巩檑,聂峰杰,杨江伟,刘璇,杨文静,张国辉,颉瑞霞,张丽. 2024

[8]马铃薯资源糖苷生物碱含量评价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叶广继,郑贞贞,纳添仓,王舰. 2022

[9]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范敏,金黎平,黄三文,谢开云,刘庆昌,屈冬玉. 2008

[10]油菜素内酯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在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表达变化及对萌芽的影响. 邓孟胜,李立芹,余金龙,丁凡,黄雪丽,彭洁,帅禹,蔡诚诚,王西瑶. 2017

[11]LEA蛋白与植物抗逆性. 李剑,赵常玉,张富生,王锁民,包爱科,张金林. 2010

[12]营养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上). 高民,赵志恭,卢德勋,刘建新. 2001

[13]日粮类型对猪肌肉组织HSL mRNA和Obese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安娜,邓蓉,张定红,张洁. 2012

[14]干旱复水条件下诱导的糜子特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分析. 林凡云,胡银岗,宋国琦,张宏,刘天明,何蓓如. 2006

[15]斑点叉尾(鱼回)TLR5和TLR5S基因在不同病原诱导下的表达特征. 李敏,李琪,王启龙,路飏,陈松林,沙珍霞. 2012

[16]六个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FAD2)假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肖钢,张振乾,邬贤梦,谭太龙,官春云. 2010

[17]采后‘嘎拉’苹果果实糖和淀粉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特性. 魏建梅,齐秀东,闫芳教. 2015

[18]碱性α-淀粉酶基因在巨大芽孢杆菌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廖思明,王青艳,刘筱梦,黄日波. 2011

[19]枳NLP转录因子克隆及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表达. 卢晓鹏,熊江,李静,吴倩,周芳芳,谢深喜. 2016

[20]采后嘎拉苹果果实细胞壁代谢及关键酶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齐秀东,李海山,魏建梅,贾艳茹.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