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环境下玉米产量性状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兰进好

作者: 兰进好;李新海;高树仁;张宝石;张世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产量性状;环境;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5 年 31 卷 10 期

页码: 1253-12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黄早四和Mo17为亲本得到的191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衍生的184个F2∶3家系作为性状评价群体,分析了单株穗数、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在北京和新疆2个生态环境下的表现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定位结果。QTL检测结果表明,2个环境共检测出47个QTL,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以外的9条染色体,其中与单株穗数相关的QTL共10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3%~25.6%;与穗行数相关的QTL共13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6%~23.2%;与行粒数相关的QTL有9个,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4%~13.7%;与百粒重相关的QTL达10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9%~13.3%;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的QTL有5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1%~35.8%。大部分产量QTL只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说明产量相关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表型相关显著的产量性状,它们的QTL容易在相同或相邻标记区间检测到。研究还发现了若干个QTL富集区域,可能是发掘通用QTL的候选位点。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大豆不同环境下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分析. 雷雅坤,刘兵强,邸锐,闫龙,杨春燕,郝东旭,张孟臣. 2016

[2]高产小麦品种川麦42产量性状QTL分析. 邓光兵,张海莉,李俊,万洪深,潘志芬,杨武云,余懋群,龙海. 2017

[3]水稻低氮胁迫下产量性状表现及相关QTL定位. 张涛,蒋开锋,曹应江,杨莉,游书梅,罗婧,杨乾华,万先齐. 2015

[4]稻米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籼粳分化度的相互关系研究. 吴长明,孙传清,付秀林,王象坤,李自超,张强. 2003

[5]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 2017

[6]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玉米籽粒灌浆特性遗传解析. 高星,李永祥,杨明涛,李琲琲,李春辉,宋燕春,张登峰,王天宇,黎裕,石云素. 2017

[7]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茎秆穿刺强度QTL分析. 房海悦,曲文利,李毅丹,贺红霞,具红光. 2017

[8]玉米株高qPH10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卢晓环,周志强,李海灵,李冬冬,刘文欣,李明顺. 2020

[9]基于SNP标记的玉米容重QTL分析. 许理文,段民孝,田红丽,宋伟,王凤格,赵久然,刘保林,王守才. 2015

[10]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高洪江,汪海,李圣彦,林凤,张春宇,郎志宏. 2016

[11]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比较定位. 吕香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吉海莲,史利玉,张世煌. 2008

[12]玉米抗丝黑穗病QTL分析. 石红良,姜艳喜,王振华,李新海,李明顺,张世煌. 2005

[13]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高洪江,汪海,李圣彦,张春宇,郎志宏. 2017

[14]低氮逆境下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QTL整合与一致性分析. 杨晓军,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 2010

[15]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的初步研究. 王凤格,刘贤德,王振华,张世煌,李新海,袁力行,韩晓清,李明顺. 2003

[16]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 穆春华,鲁守平,付晋,张发军,李文才,孙琦,张秀清,孟昭东. 2013

[17]玉米抗矮花叶病QTL定位. 陈旭,李新海,郝转芳,王振华,田清震,李明顺,白丽,张世煌. 2005

[18]基于元分析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比较定位. 吉海莲,李新海,谢传晓,郝转芳,吕香玲,史利玉,张世煌. 2007

[19]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 李永祥,李春辉,杨俊品,杨华,程伟东,汪黎明,李凤艳,李会勇,王延波,李淑华,扈光辉,刘成,黎裕,王天宇. 2020

[20]两种环境下玉米单倍体注射法与自然加倍研究. 覃兰秋,程伟东,周锦国,谭贤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