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3的抗性遗传和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珊宇

作者: 陈珊宇;王大刚;郑桂杰;马莹;杨中路;曹栋栋;黄玉韬;智海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大豆;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隐性;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139-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an mosaic virus)病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大豆主要病害之一。SMV株系SC13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株系之一。为拓宽大豆对SMV的抗病种质,研究了中国大豆核心种质材料野生大豆ZYD03715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13的抗性遗传方式,确定与栽培大豆抗源对同一株系的抗性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抗源ZYD03715对SMV株系SC13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广谱抗源科丰1号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且两个抗源携带的抗性基因是不等位的。采用分离群体组群分析发现,野生大豆ZYD03715对SC13的抗性位点(r~ySC13)位于大豆14号染色体(B2连锁群)上,处于2个SSR标记Satt416和Satt083一侧,与其距离分别为4.1 c M和0.9 c M。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的F_2群体,将科丰1号所携带的抗性基因(R~k_(SC13))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D1b连锁群)上的Satt558和Sat_254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7 c M和16.1 c M。以往发现大豆对SMV不同株系的抗性都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在野生大豆中鉴定出隐性抗病基因,并标记定位了该隐性抗病基因,它将为大豆抗病性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

分类号: S43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来源大豆材料对SMV株系SC3和SC7的抗性分析. 侯文焕,杨永庆,林静,张孟臣,智海剑,杨春燕. 2015

[2]浙江省大豆花叶病毒(SMV)流行株系抗性种质的筛选及农艺性状调查. 杨清华,董德坤,郁晓敏,智海剑,朱丹华. 2015

[3]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胡国玉,李杰坤. 2019

[4]过表达酵母PAC1增强转基因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 牛陆,赵倩倩,杨静,邢国杰,张伟,贺红利,杨向东. 2018

[5]大豆对2种类型SMV分离物的抗性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高齐齐,刘兵强,赵田湉,陈强,史晓蕾,林静,杨春燕,张孟臣. 2024

[6]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初步筛选. 霍云龙,朱振东,李向华,黄俊斌,武小菲. 2005

[7]野生大豆(Glycine soja)YD63和栽培大豆(G. max)ZD19茎秆解剖结构比较. 要燕杰,油清波,赵为,郭葳,沈欣杰,李祥,张永兴,周蓉,赵剑,周新安,矫永庆. 2018

[8]野生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进展. 黄超,李月婷,杨子桐,姚瑞,葛家良. 2025

[9]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黄得润,龚俊义. 2009

[10]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Wbph6(t)的定位初报. 马良勇,庄杰云,刘光杰,闵绍楷,李西明. 2002

[11]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 余娇娇,段灿星,李万昌,朱振东,王晓鸣. 2011

[12]油菜根肿病抗性遗传改良与应用. 王燕燕,杨植全,杨庆勇,张椿雨. 2021

[13]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主效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覃丽萍,谢玲,岑贞陆. 2020

[14]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及抗性资源发掘的研究进展. 曾宇翔,李西明,马良勇,季芝娟,杨长登. 2010

[15]大豆抗猝死综合症的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桑永生,齐广勋,刘月,袁翠平. 2022

[16]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临保系的遗传改良. 伍林涛,奉斌,韩宏仕,曾章丽,杜才富,张敏琴. 2016

[17]青花菜苗期幼茎色遗传及其与成株叶缘色和低温下花蕾色的相关性. 潘跃平,金永庆,戴忠良,毛忠良,吴国平,秦文斌,张振超. 2010

[18]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的选育. 韩宏仕,伍林涛,张敏琴,雷绍林,喻时周,向阳. 2018

[19]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同工酶酶带的遗传分析. 张尧忠,徐宁生,杨桂芬,袁平荣,胡凤益,陶大云. 1998

[20]牛焦虫病的防治. 宋恩亮,吴乃科,万发春.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