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A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光哲

作者: 陈光哲;曾德新;周昊;谢青轩;沈嘉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活菌检测;食源性病原菌;叠氮溴化丙锭(PMA)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162-167

摘要: 在我国,副溶血性弧菌被认为是海产品衍生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急需一种能快速、灵敏、特异、准确地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传统培养法一直是检测的金标准,但是其检测周期较长;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已被广泛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但是这些方法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的DNA,容易造成假阳性。而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简称PMA)等核酸染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一弊端。研究者们将PMA处理与PCR(qPCR)结合,应用于食品中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活菌的检测,但是关于PMA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应用的报道并不多见。因此,拟对PMA应用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便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07.4

  • 相关文献

[1]PMA-qPCR定量检测青枯菌活菌方法的建立. 徐进,许景升,张昊,冯洁. 2018

[2]PMA-qPCR定量检测青枯菌活菌方法的建立. 徐进,许景升,张昊,冯洁. 2018

[3]5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程晓艳,刘庆慧,黄倢. 2012

[4]食源性病原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孙晓飞,赵凯,王金斌,谭芙蓉,祁保民,唐雪明. 2010

[5]磁性侧流层析技术在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翟文磊,韩晨瑞,韦迪哲,肖志勇,孔聪,王蒙. 2022

[6]柠檬烯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英文). 卢海燕,徐重新,张宵,梁颖,刘贤金. 2016

[7]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王芳,于力. 2012

[8]基于CRISPR/Cas的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张孝渊,姚志豪,何开雨,王洪梅,徐霞红,吴祖芳,王柳. 2024

[9]食品检测用4种病原菌基因组试剂盒提取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杨金玉,杨焕蝶,陈相艳,王易芬,朱丽萍,陈蕾蕾. 2020

[10]耐超高压胁迫副溶血性弧菌的逆境耐受性. 黄小鸣,童钰,马君妍,祝凯丽,周杨武,陆海霞,励建荣. 2014

[11]基于琼脂糖和纳米金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赵广英,邢丰峰. 2007

[12]基于戊二醛交联的4-SPCE电流型VP酶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马超,赵广英. 2010

[13]1种选择性富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共增菌培养基SSSV研究. 翁思聪,朱军莉,冯立芳,励建荣. 2013

[14]电沉积纳米金修饰4-SPCE电流型VP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赵广英,马超,励建荣. 2009

[15]上海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 陈志芸,施春雷,周秀娟,张茜,周敏,王大鹏,史贤明. 2015

[16]超高压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胞内蛋白质的影响. 周敏,陆维克,陆金金,陆海霞. 2017

[17]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改进. 赵广英,申科敏,励建荣. 2010

[18]副溶血性弧菌广谱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及其在海产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郑小双,高璐,张辉,饶胜其,杨振泉. 2019

[19]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魏春豪,迟海,杨光昕. 2020

[20]胁迫生长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特性分析. 高璐,欧阳敏,张辉,饶胜其,尹永祺,杨振泉,沈明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