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国栋

作者: 刘国栋;刘更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可持续发展对策;耐低钾逆境;钾素利用效率;吸钾速率;生物量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2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161-1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针对我国钾矿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 ,以业已建立的水培快速方法为筛选方法对 86种不同的基因型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吸钾速率、钾素利用效率还是生物量 ,籼稻的基因型差异十分显著 :最大吸钾速率为IR4 5 138- 115 - 1- 1- 2 - 2 ,达 6 6 3.9,而最小吸钾速率为 IR4 776 1- 2 7- 1- 3- 6 ,仅只有 2 32 .6 nmol K+ plant- 1 h- 1 ,相差近 3倍 ;最大钾素利用效率为 76 0 1,达 88.9,而最小钾素利用效率为余赤 2 31- 8,仅 5 3.4 kg.kg- 1 ,前者比后者高 6 6 .0 ;至5叶期最大的生物量为 IR5 72 98- 31- 2 - 2 ,达 93.2 ,最小生物量为 Selection2 7- 1B,仅 2 0 .2 mg plant- 1 ,相差 4 .6倍。就 3个性状的基因型数目进行频数分布的分析表明 ,三者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即最优秀的基因型和最差的基因型都居少数 ,绝大多数基因型的表现都是居中状态。说明无论是吸钾速率、钾素利用效率 ,还是生物量 ,优良基因型有着非常巨大的遗传潜力 ,利用生物多样性 ,开发基因潜能 ,对于节约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具有十分美好的前景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籼型杂交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 刘国栋,刘更另. 2002

[2]灿稻耐低钾基因型的筛选. 刘国栋,刘更另. 2002

[3]籼稻不同基因型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的调控. 刘国栋,刘更另. 1995

[4]水稻不同基因型中Ca、Na对K的部分替代作用. 刘国栋,刘更另. 1996

[5]覆膜滴灌施肥条件下钾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尹彩侠,李前,孔丽丽,秦裕波,王蒙,侯云鹏,刘志全. 2020

[6]长期秸秆还田下基于东北水稻高产和钾素平衡的钾肥用量研究. 侯云鹏,刘志全,尹彩侠,孔丽丽,李前,张磊,王立春,徐新朋. 2020

[7]施钾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江立庚,唐荣华,熊发前,唐秀梅,贺粱琼. 2016

[8]东北典型黑土种植密度与施钾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调控效应. 陈一昊,孔丽丽,侯云鹏,尹彩侠,张磊,赵胤凯,刘志全. 2023

[9]籼稻不同基因型对钾、钠的反应. 刘国栋,刘更另. 1998

[10]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耐低钾水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彭克勤,邓国富,萧浪涛,张雪芹. 2008

[11]美国有关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邹桂霞. 2002

[12]缺素对灰毡毛忍冬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颜艳. 2014

[13]NaCl胁迫和采摘期对枸杞幼苗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 朱小梅,洪立洲,刘兴华,王茂文,丁海荣,刘冲,赵宝泉,邢锦城,董静. 2016

[14]不同磷浓度对燕麦幼苗生物量及磷素营养的影响. 邢义莹,张智勇,赵利梅,顾明磊,齐冰洁. 2015

[15]不同啃食强度对白沙蒿影响的初步研究. 周志宇,付华,陈善科,朱兴运,苏振军,王长命,塔拉腾,青松. 2000

[16]鱼苗池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初步研究. 赵玉宝. 1991

[17]不同啃食强度对沙拐枣影响的初步研究. 周志宇,付华,陈善科,苏振军,王长命,塔拉腾,青松. 2000

[18]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与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英文). 张法伟,李红琴,刘安花,李英年. 2007

[19]4种植物对铅、镉和砷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 钟珍梅,王义祥,杨冬雪,黄毅斌. 2010

[20]柠条平茬更新的生物量调查及综合利用. 李生荣.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