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春泉

作者: 刘春泉;宋江峰;刘玉花;李大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顶空固相微萃取;挥发性风味成分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0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137-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分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鲜样、烫漂及高温高压杀菌后的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中分别检测到30、29和39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含硫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烃类、芳香族类、酸类、呋喃类和含氮类化合物。在糯玉米软罐头成品的风味成分中,含硫类、醇类、醛类和酸类化合物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65.55%、9.62%、4.81%和4.36%。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总峰面积增加,尤其是含硫类、酯类、芳香族类、酸类等化合物最为显著,这些物质对形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特有的风味起到重要的作用。

分类号: TS295.9

  • 相关文献

[1]3种坚果油的挥发性成分提取及关键风味成分分析. 贾潇,周琦,杨旖旎. 2020

[2]贵州绿茶挥发性风味成分特征分析. 李俊,蔡滔,兰鉴,袁旭,周雪丽. 2017

[3]不同香型芝麻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唐晓丹,秦早,杨冉,陈晓岚,范璐,屈凌波,黄纪念,张勋. 2013

[4]不同加工方式对大球盖菇水提液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卢琪,薛淑静,杨德,王少华,李露. 2021

[5]3种不同保鲜方法对香椿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林少华,崔梦娇,陈存坤,张慧杰,贾红亮,罗红霞,邓毛程,许文涛. 2019

[6]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的响应面优化制备和品质评价. 张晋,谭芦兰,陈伊凡,李欢欢,唐宏刚,陈黎洪,姚云昕,刘旭明. 2020

[7]水产品挥发性风味成分提取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刘纯友,李子娟,殷朝敏,凌江,董凯. 2017

[8]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 杨婷,王智能,杨柳,应雄美,尚试雄,崔杰,沈石妍. 2022

[9]电子鼻结合HS-SPME-GC-MS分析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徐远芳,张祺玲,黄高柳,周毅吉,郭峰,李文革,杨常林,彭玲. 2022

[10]福建6个香牙蕉品种(品系)后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张帅,吴水金,林宝妹,李海明,吴妙鸿,戴艺民. 2023

[11]制油工艺对澳洲坚果油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帅希祥,杜丽清,张明,涂行浩. 2017

[12]固相微萃取条件对橙汁主要挥发性成分GC-FID测定的影响. 牛丽影,郁萌,吴继红,刘夫国,刘春泉. 2013

[13]橡木桶陈酿处理对沙田柚蒸馏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移兰丽,余元善,杜昌陈,徐玉娟,陈卫东,吴继军. 2016

[14]美拉德反应型蟹味香精制备条件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叶梦迪,唐宏刚,陈黎洪,肖朝耿,朱培培,郭斯统. 2016

[15]黄秋葵汁乳酸菌混菌发酵条件优化. 崔莉,李大婧,刘春泉,刘莹萍. 2015

[16]醋浸和干燥对大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刘春菊,王海鸥,李大婧,刘春泉. 2015

[17]不同杏鲍菇菌株工厂化栽培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其香气评价. 李巧珍,李晓贝,吴迪,李正鹏,李玉,周峰,杨焱. 2019

[18]不同饲养方式的部位肉制作的哈萨克风干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沙坤,孙宝忠,张泽俊,李海鹏,宋焕禄,雷元华,李红波,张杨. 2017

[19]鸡骨素及其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分析. 孙红梅,李侠,张春晖,董宪兵,李银,贾伟. 2013

[20]腌制方式对卵形鲳鲹理化指标及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张进伟,胡晓,陈胜军,吴燕燕,王悦齐,潘创,黄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