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爽

作者: 吴爽;占新春;周桂香;张培江;徐继萍;张国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丰两优1号;施氮方式;栽插密度;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6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4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晋稻8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于晓慧,王广元,李广信,梅青,王国鹏. 2012

[2]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占新春,周桂香,吴爽,张培江,徐继萍. 2006

[3]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品种吉优71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郑土英,刘立龙,赵荣德,徐世宏,江立庚*. 2013

[4]尿素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对春季和秋季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 黄强,郑顺林,郭函,龚静,熊湖,袁继超,胡建军. 2019

[5]不同施氮量及施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姬月梅,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 2017

[6]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 2019

[7]北疆氮肥运筹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跃,贾永红,于月华,张金汕,王润琪,李丹丹,石书兵. 2024

[8]施氮方式对糯玉米鲜穗产量及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盛耀辉,马兴林,侯立白,田志国,黄长玲. 2006

[9]灌溉模式与施氮方式对北方粳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悦,吴周周,刘佳欣,周婵婵,王术,贾宝艳,黄元财,王岩,王韵,冯跃. 2023

[10]施氮方式对转基因棉花Bt蛋白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马宗斌,马宗斌,刘桂珍,严根土,邓士政,黄群,李伶俐,朱伟. 2013

[11]氮肥施用方式对油菜生长季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张岳芳,周炜,王子臣,陈留根,朱普平. 2013

[12]穗粒肥用氮比例对寒地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书强,杨丽敏,赵海新,杜晓东,周通,薛菁芳,单莉莉,王翠,张献国. 2017

[13]施氮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蔗农艺性状、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刘亚男,马海洋,冼皑敏,王琚钢,陈菁,石伟琦. 2017

[14]施氮方式对棉花赘芽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刘伟,李志坤,马宗斌,严根土,李伶俐,朱 伟,汪 敏. 2016

[15]不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朝巍,张恩和,谢瑞芝,刘武仁,李少昆. 2012

[16]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孔令聪,曹承富,汪建来,赵斌,赵竹. 2005

[17]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栽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宋卫兵,桂云波,汪素兰,王泽松. 2006

[18]川东南冬水田单季籼稻高效施氮技术分析. 姚雄,李经勇,文明,肖人鹏,唐永群. 2016

[19]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刘俊峰,牟静怡,赵红艳,郭诗梦,李漪濛,梁超,周婵婵,王术,黄元财. 2024

[20]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雷享亮.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