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颖

作者: 张颖;孙慧武;刘晓勇;孙大江;曲秋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氏鲟;PGCs;性腺分化;温度;性比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2 年 06 期

页码: 1008-10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180 dph以后,施氏鲟幼鱼性腺在组织学水平上出现光滑型(精巢)和褶皱型(卵巢)2种性腺组织结构,标志施氏鲟幼鱼性腺在解剖学水平上已经分化。本实验结果表明,孵化后31~180 d为其性腺分化的关键期。将孵化后56 d的仔鱼分别在不同的水温(27℃±0.5℃、24℃±0.5℃、21℃±0.5℃、18℃±0.5℃和15℃±0.5℃)中培育至210 d,组织学观察其性腺的发育和分化,结果发现,温度可影响施氏鲟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但不影响其性腺分化的方向。高温(24℃和27℃)可使施氏鲟幼鱼提前性腺分化,其中27℃组较对照组(21℃)提前50 d,24℃组提前30 d;低温(15℃组)则延长幼鱼性腺分化的时间。施氏鲟幼鱼的性别分化不属于温度依赖型。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半滑舌鳎的性腺分化和温度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邓思平,陈松林,田永胜,刘本伟,庄志猛,王清印,邓寒. 2007

[2]温度对烟蚜茧蜂羽化率、寿命及性比的影响. 张红梅,徐兴才,王燕,陈福寿,杨艳鲜,陈宗麒. 2015

[3]温度对杂合克隆牙鲆性别分化、性比和生长的影响. 唐晓阳,姜宏波,刘海金,孙朝徽,张晓彦,王桂兴,司飞. 2015

[4]寄主和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饲养的影响. 陈福寿,王燕,张红梅,杨艳鲜,陈宗麒. 2014

[5]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发育和性比的影响. 陈福寿,王燕,李志,侯燕萍,郭九惠,陈宗麒. 2011

[6]不同饲养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性比及羽化的影响. 李向永,尹艳琼,赵雪晴,谌爱东. 2013

[7]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 唐美君,李红,张欣欣,姜洪新,王志博,郭华伟,肖强. 2025

[8]温度对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正反杂交种生长的影响. 宋聃,张颖,吴文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7

[9]不同温度下雌激素对施氏鲟早期性腺发育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张颖,孙大江,曲秋芝,刘海金. 2011

[10]温度对施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白海文,张颖,李雪,孙大江. 2012

[11]水温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麦丽开,刘晓勇,潘鹏,孙大江. 2014

[12]电麻醉与化学麻醉对施氏鲟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 徐滨,庄平,章龙珍,冯广朋,石小涛,陈丽慧. 2008

[13]鸡胚血液中PGCs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李碧春,陈国宏,赵东伟,钱菊汾. 2001

[14]养殖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孙朝徽,刘海金,司飞,王玉芬,姜秀凤. 2008

[15]西伯利亚鲟性腺早期发生、分化、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田美平,庄平,张涛,颜世伟,章龙珍,刘婷. 2010

[16]菊黄东方鲀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赵文江,范文涛,张福崇,刘海金. 2012

[17]黄颡鱼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尹洪滨,贾中贺,姚道霞,孙中武,于波,孙德志. 2008

[18]养殖中华鲟性腺发生与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陈细华,危起伟,杨德国,朱永久,刘筠. 2004

[19]红鳍东方鲀性腺的组织学分化. 胡鹏,刘新富,刘滨,温海深,杨志,雷霁霖. 2015

[20]斑石鲷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与初步分析. 赵玉柱,陈张帆,马腾,李明,吴垚磊,王清滨,陈松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