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红梅

作者: 张红梅;李海朝;自翔;顾和平;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陈新;卢为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QTL定位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02 期

页码: 187-1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维生素E(VE)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作用,从大豆中提取的VE安全性更高。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大豆BIEX群体(Essex×ZDD2315)维生素E的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含量。应用QTLNetwork 2.1软件分别检测到8个和12对控制大豆维生素E及组分含量的加性和互作QTL。α-生育酚含量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8.68%(2个)和15.57%(4对),γ-生育酚含量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8.59%(2个)和11.57%(2对),δ-生育酚含量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5.44%(1个)和17.61%(3对),维生素E总含量的加性和互作QTL累计贡献值分别为11.39%(3个)和9.48%(3对)。未检测到维生素E及组分含量和环境互作的QTL。未定位到的微效QTL累计贡献值为66.16%~75.32%,说明未定位到的微效基因的变异占2/3以上。各性状的遗传构成中,未检测出的微效QTL份额最大,加性QTL和互作QTL贡献相差不大。在育种中应考虑常规方法聚合微效QTL与标记辅助方法聚合主要QTL相结合。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BIEX群体维生素E含量的遗传分析. 张红梅,自翔,李海朝,陈华涛,刘晓庆,崔晓艳,袁星星,卢为国,陈新. 2015

[2]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王丽珊,张建国,于滔,曹士亮,杨耿斌,李文跃,王成波,段雅娟,欧英卓,赵晴,刘长华. 2022

[3]沈农91―44大豆的生殖生长进程及其与无限性亚有限性大豆的比较:Ⅲ.荚粒形. 王晓光,董钻. 2000

[4]不同施肥及密度处理下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表现. 吴奇峰,董志新. 2011

[5]大豆低植酸突变体籽粒的抗氧化性分析. 袁凤杰,竹龙鸣,郁晓敏,傅旭军,杨清华,金杭霞,吕晓男. 2020

[6]R5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宋柏权,赵黎明,林思宇,冯乃杰,杨骥,李建英,郑殿峰. 2012

[7]大豆籽粒Ve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红梅,张威,王琼,贾倩茹,孟珊,熊雅文,刘晓庆,陈新,陈华涛. 2024

[8]大豆收获籽粒兼采叶饲用研究——Ⅰ、采叶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影响. 黄建斌,何元农,罗湘媛. 1989

[9]大豆R6期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红梅,熊雅文,许文静,张威,王琼,刘晓庆,刘慧,崔晓艳,陈新,陈华涛. 2023

[10]花生自然风干种子维生素E含量近红外分析模型构建. 刘婷,王传堂,唐月异,胡东青,王秀贞,吴琪,孙全喜,王志伟,宋国生,石程仁,殷冬梅. 2018

[11]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齐波,杨加银. 2017

[12]大豆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 林延慧,张丽娟,李伟,张礼凤,徐冉. 2010

[13]大豆四粒荚数QTL分析及位点交互群体验证. 李灿东,蒋洪蔚,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赵海红,王囡囡,陈庆山. 2020

[14]大豆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李伟,潘校成,于洪潇,齐慧冬,毛新瑞. 2016

[15]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王磊,胡凯凤,谷勇哲,邱丽娟. 2022

[16]大豆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周蓉,陈海峰,王贤智,伍宝朵,陈水莲,张晓娟,吴学军,杨中路,邱德珍,江木兰,周新安. 2011

[17]大豆分枝数相关分子标记开发及qBN-18位点精细定位. 吴海涛,张勇,苏伯鸿,Lamlom F Sobhi,邱丽娟. 2020

[18]大豆株高QTL的定位与整合分析. 孙亚男,齐照明,单大鹏,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10

[19]利用BC_2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 陈明阳,张金巍,韩粉霞,孙君明,邹筱,闫淑荣,杨华,张晶莹,田玲,南金平. 2013

[20]开花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王英,程立锐,冷建田,吴存祥,侯文胜,韩天富.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