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桑园土壤碳氮耦合特征的空间分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谢
作者: 王谢;胡洋;郭海霞;张建华;唐甜;曾其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经济林;木本作物;碳库;氮库;碳中和;气候变化
期刊名称: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ISSN: 1674-764X
年卷期: 2023 年 14 卷 001 期
页码: 84-9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土壤是桑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了解桑园土壤碳库特征对于经济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5个地区的475个桑园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探讨了桑园土壤碳氮关系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1)我国桑园土壤有机碳在土层深度上有显著差异,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0.71±7.01 g kg?1,比亚表层高出37.13%.(2)我国桑园土壤有机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表现为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3)我国桑园土壤全氮含量对地区、土层深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的响应.其中,西北地区土壤表层与亚表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华东地区全氮含量差异最大,表层全氮含量高出亚表层全氮含量56.68%;而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表层全氮含量分别比亚表层高34.27%和20.79%.(4)我国桑园土壤碳氮比显著响应地区差异,表现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而对土层深度无显著响应.(5)土壤pH在调控我国桑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其中西北地区桑园土壤碳氮含量与pH无显著相关性,中南地区桑园土壤碳氮含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地区桑园土壤碳氮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我国桑园表层土壤碳氮比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西南地区土壤数据的贡献,因为其他地区表层土壤碳氮比与pH无显著相关性.(7)我国各地区桑园亚表层土壤碳氮比与pH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桑园无论是碳库研究,还是绿色低碳种植技术创新,都不可回避土壤的空间分异特征,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可为桑树造林或生态修复项目提供规划设计的基础分层依据.
分类号: S888.4
-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黑土碳氮库的组分特征. 孟繁华,李桂花,卢昌艾,于维水,武红亮. 2015
[2]有机-无机管理对热带砖红壤碳库和氮库特征的影响. 倪斌,吴东明,李玮,陈淼,李勤奋. 2022
[3]森林转化为茶园及其管理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和调控机制初探. 黄福印,张少博,胡强,罗莹,董雅洁,张洁,李鑫,付建玉,王华森,颜鹏. 2025
[4]基于统计资料的桑园碳汇估算模型的构建——以四川省为例. 王谢,邓清,周婧,唐甜,胡立志,李瑞,张建华. 2022
[5]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 严圣吉,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陈长青,张俊,张卫建. 2022
[6]长期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肥力、氮库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赵士诚,曹彩云,李科江,仇少君,周卫,何萍. 2014
[7]我国土壤碳库及循环机制研究进展.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2012
[8]海草及海草场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王锁民,崔彦农,刘金祥,夏曾润. 2016
[9]福州郊区7年生柑橘果园植被的碳吸存研究. 王义祥,吴志丹,翁伯琦,邢世和,王峰. 2010
[10]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孙宏德,朱平,周宝库. 2004
[11]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进展和展望. 刘昱,陈敏鹏,陈吉宁. 2015
[12]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小婷,隋玉柱,朱振林,王勇,李新华. 2017
[13]翻压春油菜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袁苗苗,田秀平,赵秋,史昕倩,董家僖,向春阳,杜锦. 2022
[14]果园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研究进展. 李壮,张彩霞,李敏,徐锴,厉恩茂,程存刚. 2010
[15]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 2005
[16]胶园的"四库"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周全,钟昌开,王纪坤,王明,谢贵水,安锋. 2025
[17]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碳库组分与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乔文艳,王霞磊,黄绍文,栾好安. 2024
[18]美国科学家利用微生物生产“纯”甲烷. MARK SHWARTZ,周亚丽. 2012
[19]黑龙江省农业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及建议. 董文军,孟英,张俊,唐傲,张喜娟,刘猷红,来永才,王玉杰. 2021
[20]日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启示. 李东坡,周慧,霍增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新型污染物威胁下的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作者:王万秀;王毓;陈冠陶;张建华;王谢
关键词:蚕桑产业;新型污染物;绿色防控技术;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
-
复垦土地夏玉米栽培技术
作者:杨琴;杨勤;岳丽杰;刘禹池;陈冠陶;陈玉峰;刘永红;王谢
关键词:复垦土地;夏玉米;栽培技术;土壤改良;高产高效
-
桑园冬季精细化管理技术体系的构建
作者:胡长华;王谢;马智勤;古靖;陈冠陶;张建华;汪勇
关键词:桑园;冬季管理;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复合种植;桑树剪伐;水利设施维护
-
湿直播模式下水稻种子丸化包衣处理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于居龙;张国;张新凤;朱阿秀;张海波;王晓琳;缪康;张建华;束兆林;姚克兵
关键词:湿直播;丸化包衣;种子包衣;防治效果;产量
-
四川烟农合作社的现代化实践与优化策略探索
作者:陈鹏;吴绍军;张远盖;王谢
关键词:烟农合作社;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四川省
-
紫稻pl276三个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作者:张锦文;邓伟;徐雨然;吕莹;管俊娇;奎丽梅;张建华;涂建;李小林
关键词:紫稻;性状;遗传分析
-
德阳雪茄产业现状分析与展望
作者:陈鹏;吕吉;张远盖;周彦君;王谢
关键词:雪茄产业;SWOT分析;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