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群体改良法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陆光远

作者: 陆光远;张学昆;李桂英;程勇;郑普英;瞿桢;付桂萍;邹崇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群体改良;轮回选择;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6 期

页码: 575-5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群体改良中的作用,利用具有高产、双低、抗病等优异性状的种质材料为育种亲本,以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为桥梁,构建了一个随机交配轮回选择群体。针对群体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多次轮回选择,结果表明经过6轮选择后,群体的主要性状得到改良,产量增加11.3%,每轮遗传增益为1.88%;芥酸和硫苷含量每轮遗传增益达到10.12%和6.37%,改良效果明显;但菌核病的抗性改良效果不明显。经过多轮选择后群体的遗传离散度仍然较高(0.338 3~0.377 7),表明遗传多样性并没有明显下降。从不同轮次群体中选择优异单株,经系谱选择后育成了中双5号、中双6号和中双10号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广泛,表明轮回选择在油菜品种改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轮回选择法改良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恢复系群体品质(英文). 沈奇,秦信蓉,向阳,赵跃,杜才富. 2013

[2]轮回选择方法对大白菜群体改良效果研究. 詹云,温玲,冯一新,吕桂菊,徐利民,马士杰. 2001

[3]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温辉芹,张立生,程天灵,李生海. 2007

[4]轮选518的选育体会. 杨丽,刘秉华,刘宏伟,王山荭,周阳,孟凡华,杨建平,朱光,崔淑兰,张清海,位运粮. 2008

[5]玉米“黄金”群体产量等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评价研究. 刘海英,库丽霞,李家富,侯本军,张君. 2012

[6]轮回选择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漆映雪,邹小云. 2008

[7]运用群体改良提高四川玉米地方种质的进展. . 1993

[8]内蒙古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王小兵,李元清,崔国惠,吴晓华,于美玲. 2011

[9]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轮回选择改良效果分析. 杨爽,库丽霞,孟庆雷,侯本军,李家富,张君,陈彦惠. 2010

[10]甘蓝型油菜高油分恢复系YD57R的选育. 杨红,袁暘晹,秦信蓉,杜才富,喻时周. 2015

[11]利用QTL-seq技术定位甘蓝型春油菜早花位点cqDTFC8及其近等基因系构建. 柳海东,赵绪涛,杜德志. 2020

[1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甘蓝型油菜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恢复系. 张超,胡茂龙,代文东,王军,唐容,黄莎,杨克相,饶勇. 2019

[13]油菜含油量性状QTL关联分析及有利等位基因在品种中的构成分析. 孙中永,程爽,王继变,黄吉祥,陈飞,倪西源,赵坚义. 2012

[14]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8

[15]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8029AB SNP标记开发与应用. 李真,袁荣,王淼,朱莉,李晓飞,洪美艳,郭瑞星,曾新华. 2023

[1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 李开祥,杜德志. 2023

[17]与位点PbBa8.1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及甘蓝型油菜根肿病抗性育种. 战宗祥,江莹芬,朱紫媛,张春沙,杨庆勇,李倩,侯照科,龚建芳,程雨贵. 2015

[18]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 倪西源,徐小栋,黄吉祥,陈飞,周伟军,赵坚义. 2011

[19]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 刘红艳,吴坤,杨敏敏,周新安,赵应忠. 2014

[20]混合选择对甘蓝型油菜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魏忠芬,张太平,李德文,王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