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Arachis stenosperma)种间杂种的创制、鉴定与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丽娜

作者: 李丽娜;付留洋;秦利;刘华;苗利娟;齐飞艳;杜培;黄冰艳;董文召;汤丰收;张新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A.stenosperma;种间杂交;分子标记;顺序荧光原位杂交;晚斑病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7 年 39 卷 02 期

页码: 137-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花生二倍体野生种A.stenosperma具有抗根结线虫病、锈病和晚斑病等特性,是改良花生栽培种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花生栽培品种豫花15与A.stenosperma人工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了种间杂种w1401。分别以端粒重复序列、5S rDNA、45S rDNA和A.duranensis、A.stenosperma、A.ipaёnsis基因组DNA为探针,通过顺序荧光原位杂交,同时用转座子标记鉴定该种间杂种。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杂种w1401的三个基因组分别与豫花15A、B和A.stenosperma的基因组对应,其基因组的染色体核型也分别与栽培种核型和野生种核型对应,为鉴定杂种后代奠定了细胞学基础。筛选了34个A.stenosperma特异的SSR和转座子标记,其中32个是与豫花15共显性标记,为进一步开发和鉴定豫花15与A.stenosperma染色体易位系、渐渗系奠定了分子标记基础。此外,还分析比较了w1401与两个亲本部分植物学性状和抗病性差异,结果显示w1401较豫花15晚斑病抗性明显提高,展示了良好的育种前景。

分类号: S565.203

  • 相关文献

[1]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indicatum)杂种F_1的获得及特性鉴定. 杨敏敏,刘红艳,周婷,瞿洪浩,杨远霄,魏鑫,左阳,赵应忠. 2017

[2]产量和株型性状良好的抗晚斑病花生新种质创制. 郭朋霞,游宇,喻伯伦,郭建斌,罗怀勇,黄莉,刘念,陈伟刚,雷永,廖伯寿,晏立英,姜慧芳,周小静. 2023

[3]云南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张庆滢,杨丽英. 2003

[4]花生晚斑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吴丽军,李双铃,韩锁义,夏晗,迟玉成,任艳,石延茂,尹亮,王兴军,袁美. 2019

[5]花生晚斑病抗性AFLP标记. 夏友霖,廖伯寿,李加纳,雷永,姜慧芳,崔富华,曾孝平. 2007

[6]南瓜种间杂交及其杂交种枯萎病抗性研究. 张朝阳,赵建峰,罗德旭,王林闯,孙玉东. 2014

[7]辣椒种间杂交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研究. 刘娜,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许亚池,王述彬,刘金兵. 2015

[8]稻属种间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 钟代彬,罗利军,应存山. 1997

[9]四倍体栽培棉与二倍体野生棉杂种PMC-FISH研究. 凌键,邹美娟,宋国立,王春英,彭仁海,刘方,黎绍惠,张香娣,王玉红,王坤波. 2009

[10]小黄鱼与大黄鱼及其杂交F_1(小黄鱼♀×大黄鱼♂)表型差异分析. 刘峰,高松柏,刘阳阳,储天琪,詹炜,楼宝. 2020

[11]棉属(Gossypium)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胚珠培养研究. 胡绍安,胡绍安,尚富德. 1992

[12]辣椒C.baccatum×C.frutescens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张凯,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刘金兵,王述彬. 2019

[13]棉花种间杂交抗棉铃虫资源选育. 苗春生,潘河山,王志龙,姜保功,杨雪梅,张欣雪,何鉴星. 1999

[14]甜樱桃新种质种内及与中国樱桃种间杂交效率分析. 吴延军,武凯翔,袁玥,董梦梦. 2019

[15]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系及新种质的育成. 梁理民,王增信,刘有良,党银侠,王远,胡芸生,梁正兰,姜茹琴,钟文南,牛永章. 2003

[16]辣椒种间杂交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魏家香,俞佳虹,程远,叶青静,王荣青,阮美颖,李志邈,姚祝平,周国治,杨悦俭,万红建. 2018

[17]辣椒Capsicum annuum*Capsicum chacoense种间杂种的创制及鉴定. 钟洋敏,柴松琳,程远,阮美颖,王荣青,叶青静,姚祝平,周国治,万红建. 2021

[18]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2021

[19]美洲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及其杂交子代幼鱼的生长曲线拟合. 郭媛,户国,谷伟,白庆利,赵文阁,王炳谦. 2015

[20]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Ⅵ-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交配合力分析. 崔国惠,李元清,于美玲,倪中福,孙其信.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